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陕西贫困县建设新农村:艰难探索致富路(图)

陕南徽派民居建筑模式的房屋矗立在路旁,恰似江南小镇

远处的陕南徽派民居建筑和近处的绞股蓝,是龙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面子”和“里子”

龙头村是平利县最早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之一

事件地点

  建设新农村:一个贫困县的艰难探索(图)  

  2006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

  而在这个文件之前的2003年,我省平利县已经提出“生态立县”、“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思路与党中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谋而合。

  在这个文件之后的几个月,平利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事迹被中央党校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利实践》为题编入教学资料,向全国党政机关发行。

  平利县是如何率先走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作为一个省级贫困县,它在前期探索中,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和曲折?在已经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之后,它又会如何走下去?

  白砖房、青瓦顶,格子窗、码头墙、飞檐翘角……这种建筑模式的房屋矗立在路旁,一座座连成排,整齐划一,恰似江南小镇。

  从安康市区向南不到10公里,一进入平利县境内,便出现了这样的景象。这便是平利县在民居改造中推行的标准建筑模式:借鉴徽派建筑风格、结合陕南民居特色,自创的陕南徽派民居。如今,平利县的农村已经有不少农民将房屋建造或改造为这种模式,在一些示范村,这种模式已经普及。

  这种建筑模式的推行早在2003年便已开始。

  而实际上,特色民居只是2003年1月新一届平利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和“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长远目标中集中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五大工程还包括生态环境、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基层组织建设。

  如果说,这个“面子”已经值得赞许和借鉴的话,那么平利县的“里子”建设,也就是如何让农民真正富裕,则更值得探讨和思考。

  一个农民的致富路

  雷方海从床上坐起来时,屋子里还是一片漆黑。他拉亮灯,穿上衣服,下到一楼,打开大门,外面细雨飘洒。

  这是2007年12月11日凌晨5时半。雷方海不敢耽搁,他得开始打理他家的“农家乐”的生意了。

  48岁的雷方海是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2组的村民。在村里,他算是富裕人家:房子是二层小楼,开了一家“农家乐”,承包了两个鱼塘,有一辆运输车,家里装了4部空调,家里每人一部手机。

  雷方海是个能折腾的人,他曾在县城开过几年饭馆,同时开着出租车,有时候视情况也跑运输,“反正哪能挣钱就往哪钻。”如此折腾下来,他一年的收入是1万多,属于“不太好也不太坏”的水平。而现在,他一年的保守收入在六七万元。“真正说挣钱,应该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一年的8月,他的“农家乐”正式开张,是村里的第一家。他的“农家乐”接待过重庆、湖北等各地游客,最好的时候他一天接待了14席,还退掉了7席。如今,安康市旅游局已经为他的“农家乐”颁了一块“三星级农家乐”的牌子。

  2004年村里修油路,雷方海自己掏了5000元,让工人将油路从边上延伸近30米,修到了他的农家乐门口。同一年,他用了1万元一次性买断村里的两个鱼塘。“现在鱼塘效益不大。但是我买鱼塘的目的是为了这个农家乐,做的是长远打算,以后要搞垂钓。”

  同时,他把自己的两亩地全部种上了蔬菜,白菜、辣椒、莴笋、菠菜等不一而足,这些全部端上了农家乐的饭桌,节省了买菜的钱。

  在他的影响下,村里的“农家乐”相继开张。“如果没有县上提出的‘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我这‘农家乐’也搞不起来。就算开了,这地方如果还像以前一样,也没有人来啊。”雷方海说。

  一个贫困县的选择

  2003年1月22日,对于雷方海来说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他像往常一样正开着车给别人拉东西。在距他仅几公里远的平利县委县政府办公楼里,新上任的县委书记何邦军正在中国共产党平利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正是这份名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报告,促使雷方海在一年后开始走上致富路。

  平利县地处我省东南部,县境东接湖北竹溪,南邻重庆城口,西北分别与安康的岚皋、汉滨和旬阳接壤。全县国土面积2627平方公里,辖9镇3乡,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就有20万人。平利县属于省级边关县,境内大巴山横亘南部,山地、丘陵、川坝纵横交错,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总量小,发展难度大。

  这样的一个县如何才能发展起来?靠什么,才能让农民富裕起来?为找准符合县情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历届县委进行了不懈探索,从发展多种经营观点的提出,到“治山富民,兴工富县”战略的确定等等。

  在2001年到平利县任县长之前,何邦军有着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

  “依靠过去的工作经验积累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平利要发展,生态立县是可选择的最好一条路。”何邦军说,平利县生态基础好,森林覆盖率达到65%,水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川坝相连。与此同时,安康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设绿色安康”。

  可以说,生态立县,对接了中央“退耕还林”和省市“发展绿色产业”的要求。生态立县,从经济上就是要做绿色农业、环保工业和生态旅游。

  这个县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对一个农业人口比例如此高的县来说,农村该怎么办?

  “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了出来。“我们到江西等地考察,借鉴了当地一些县的一些经验,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从农业产业上要做观光农业,将农业做成和旅游匹配的产业,民居上进行靓化,做成特色民居。”在之前的调研中,他们便“相中”了徽派建筑。它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外形上和谐,居住起来冬暖夏凉,再加上平利县以前就有徽商建造的这种民居,借鉴徽派建筑风格、结合陕南民居特色,这种自创的陕南徽派民居建筑模式便在平利县农村推广起来。

  一个示范村的崛起

  2007年12月11日下午,雨渐渐大了起来,细密的雨丝腾起薄雾,笼罩着雷方海的房子和他房子所在的龙头村。在四面山的怀抱中,清一色的白墙青瓦的民居散布在村里一条3.8公里的油路两旁,一派江南风情。

  龙头村是县委县政府“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最先确定的两个示范点之一。确切地说,当时叫“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

  53岁的贺贤林已经在龙头村村支书这个岗位上干了15年。这15年里,他对两个日期记忆深刻:一个是阳历的,2003年11月13日;一个农历的,2003年腊月初三。

  2003年11月13日,何邦军在龙头村附近的一个乡政府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参加者有县各局局长、农办主任、长安镇和城关镇的党委书记等。贺贤林是参加会议的唯一一个村支部书记。

  在这次会议上,县领导从备选的7个点中最终定下了龙头村和普济寺村,并在具体操作中提出了“四个一”:一个领导;一个实力部门带动一批项目;落实一批人员,一定3年不变;一抓到底。各局局长全部表态对这两个村支持。具体到龙头村,县领导决定先在村里修一条油路,路的基础由村里自己负责。基础打起来了,县里再负责出钱修。

  腊月初三,贺贤林召集全村村民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他在会上向村民表了态。

  但是做起来却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了。当时的龙头村是一个“早上听鸡叫、中午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地方,村里5个村民小组280户1142人分散居住在山上的土房里,出村得涉水过河。“资金是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这条路的基础要打起来需要12万元,而当时村里的账上全部加起来也只有4万元。”初四、初五,贺贤林在家里想了两天,然后跑到银行,贷出了6万元。用来做抵押的是他自己的房子。

  腊月初八,这个示范村的建设在蹒跚中起步了。一个星期之后,县里为龙头村拨付了4万元。之后,龙头村的民居靓化、产业发展等相继起步。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龙头村已经形成了“山上林、坡地桑、川坝绞股蓝、河边柳、路边樟”的生态格局,这种格局被总结为“山顶造林戴帽子、山腰建园赚票子、川坝产业钱袋子、河岸樟柳变样子”。“现在民居环境也改善了。以前村里随处可见动物粪便,现在村里的垃圾有专人打扫,每户一个月只需要交3元钱。门口干净了,也没人好意思乱倒垃圾了。”雷方海说,这是环境转变带给村民的观念转变。

  2007年,龙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00元。而在2003年,这个数字是1300多元。

  一个在艰难中前行的探索

  像龙头村这个示范点一样,平利县作为一个省级贫困县,在“生态立县”起步之初,资金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平利县财政收入不足5000万元,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财政建设好“陕西最美丽的乡村”?

  “我们坚持‘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原则,由计划、财政部门牵头,把扶贫、工赈、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资金,列出清单,提到重点乡、村的捆绑计划,提交县政府研究确定后,集中使用于新农村建设,做到集中火力攻重点,建一村成一村,建一片成一片,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以何邦军为首的新一届班子这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民居靓化上,平利县采取了“部门帮扶”的方式。2004年,龙头村第一批22户民居进行靓化,县里22个部门进行帮扶,不管出人还是出力,必须把这22户帮扶起来。同时,县政府对于按照徽派模式建房的民居进行奖励,以奖代补,方式为“5+1”,也就是说,奖励基数为5000元,视人口增加。

  实际上,当时从上到下面临的最难的问题还不是资金,而是干部和老百姓对于“生态立县”和“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这种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理念的认同。“‘生态立县’提出来之后,一些干部对于‘生态立县’的具体措施不了解,不知道‘生态立县’具体要做什么。我们就把这个理念细化,然后再组织大家讨论。这样很快就明白了。”何邦军说。

  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关心的是更具体的东西。2004年,龙头村展开民居靓化时,就遇到了阻碍。

  “说实话,老百姓当时心里不乐意。当时很多村民都分散居住在周围的山上,家里都是土房子。让老百姓在新建的油路两边建‘徽派’,一是不知道新建的房子是什么样子,这样的房子会不会倒塌。旧的观念认为还是旧式的房子比较好;二是担心花钱把房子盖好了,政府答应的5000块钱补助不能发放到老百姓手上。”雷方海说出了当时老百姓普遍的想法。

  但是在村支书贺贤林的动员下,他还是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盖了一座徽派的二层小楼,并开成了“农家乐”。也因此,他成了村里致富最快的人。

  这一年,龙头村村民开始将房子从山上迁到油路两旁。如今,龙头村已经有108户民居进行了靓化。

  事实上,在民居靓化起步之初,这种陕南徽派民居具体要建成什么样子,在具体负责的干部心中也的确是个问号,一切都是在摸索中慢慢成形。“开始搞的时候没有图纸,建成什么样子,全凭去南方考察干部的记忆。农民建房子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看着,在地上和墙上边画边建,效果不是太好。后来政府调来一位美术老师,才有了手绘图,慢慢规范起来了。”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股长党忠应说。

  党忠应提到的这位美术老师叫王建平,现在是平利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之前,他是县职教中心的老师。

  到现在,王建平还对那段苦日子记忆深刻:当时村里都是土路,办公室也没有车,他们就骑摩托车,几乎每天都往村里跑,差不多每家盖房子,他们都要到现场,甚至上房。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陕南徽派建筑的样式慢慢明确。

  一条产业致富之路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可持续发展教授和健康政策与管理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去年出版的《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一书中提到,结束贫困的关键在于让穷人走上发展的阶梯,这需要基础设施、公共建设、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资。

  那么对于平利县而言,除了基础设施之外,政府的投资体现在哪里?

  在“生态立县”之初,平利县新一届班子便提到了在“面子”之外,如何才能确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坚持产业发展,坚持茶饮产业一业率先突破不动摇,举全县之力建设“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

  贺贤林这样算了一笔账:2001年,龙头村绞股蓝只有一二十亩,村民种出来自己炒,做成茶叶,每斤卖18元。2004年绞股蓝大量起步后,市场多了起来,每斤绞股蓝做成的茶叶能卖四五十元。现在龙头村共有绞股蓝350亩,以最低每亩3000元算,一年的收入是105万元,再加上600亩蚕桑40多万元的收入,龙头村现在每年的固定收入近150万元。

  而对于普济寺村来说,420亩绞股蓝根本不存在找市场的问题,这里是安康正大集团的药源基地。通过招商,安康正大集团落户普济寺村,通过反租经营,标准化种植绞股蓝420亩,农户组建了11个生产班组,按照正大制定的14道工序要求承包打工,成为正大药源基地的产业工人。2006年,普济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

  在平利县城以东8公里的长安镇,茶叶产业已经如火如荼。这里的茶叶产业已经由起步时的4000亩发展到如今的近1万亩。2007年长安镇的人均收入也达到了2258元。

  “2001年和2002年,我们建好茶叶基地,从2003年开始规范管理,让老百姓见效益。以前茶叶都是小作坊式生产,这样的茶泡出来效果不好。我们逐步引进加工机械,由高温杀青到蒸汽杀青,再到2006年引进的可控制时间和温度微波杀青。”长安镇副镇长王贤君说,如今,县上已经把所有的茶叶统一到“女娲”系列,长安镇的目标就是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内,将茶叶发展到两万亩,同时继续培养茶叶大户,保证大户带头作用。

  而在县委县政府看来,茶产业需要做的还有开拓茶文化,以茶为龙头,开发茶歌、茶艺、茶食品、茶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以文化旅游促进茶业,以茶业发展带动文化旅游。

  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06年1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组到全国各地调研,省政府向调研组推荐了平利县。

  在这之前,平利县的“生态立县”思路及陕南徽派建筑风格就引起了来检查工作的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注意和赞赏。2005年,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就以省政府名义在平利召开了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从农业综合开发的角度向全省推广平利县在农村建设中“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的模式。

  2006年4月中旬,调研组在安康市委党校人员的陪同下赴平利进行专题调研。

  在考察典型并与地方领导、基层干部、农民代表座谈后,调研组认为,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平利不仅在县域经济建设上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实际的发展路子,也初步走出了一条与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吻合的道路。

  在形成的专题调研材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利实践》中,调研组这样评价平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实践这个层面上,为中央党校教员和学员提供了教学参考,也为中央进一步出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得到中央的认可后,平利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便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到“十一五”末,全县4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标准。到更远的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提高到60%。

  “120个村,现在每个村都有一个蓝图,那都是我们以后的样子,也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王建平说。

  一切看似都已经通畅无阻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主要是市场问题。”长安镇副镇长王贤君比较担心,茶叶产量大了,风险也就大了,如何才能稳定市场份额,保持茶农的积极性。现在的做法是,对于县外市场的开发,还是依托每个大户在县外开辟一个窗口,由每个企业的推销人员出去闯,在西安等地设固定窗口。这样做能收到多大成效,目前来看,似乎还不足以让人乐观。

  实际上,王贤君的担心是因前车之鉴。长安镇以前曾选黄姜种植,但几年后就放弃了,原因就是销路不畅。黄姜作为一种化工原料,用量有限。幸运的是当时受害农户比较少。

  这种担心可以推而广之到整个平利县。“平利县以前走得最大的弯路还是绞股蓝。”何邦军说,在之前的探索中,政府也曾提过一次大面积种植绞股蓝,但当时没有考虑市场,后来农户的积极性慢慢减退了。因此在这次发展绞股蓝产业上,政府首先考虑了市场问题。

  “路子已经走出来了,下来就是怎么持之以恒,怎么充实、加强、持续的问题了。”何邦军说。

  本报记者 卫晓宁 文/图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方海 | 雷方海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