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迎新,上海各大财经媒体的记者聚在一起,就事业、家庭、健康、退休4个领域的生活态度做了份调查。结果出人意料:在4选2的答题中,家庭和健康排在了前2位,只有少数人选择了退休,没有人选择事业。
有意思的是,这个结果与金盛保险此前公布的《安盛生活信心指数调查》基本一致。
调查显示,中国人对未来5年生活最乐观,家庭成为生活信心的主要源泉,但大部分人尚未就此制订相关财务规划。
家庭成生活信心主要源泉 金盛保险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哲明(JamieMcCarry)放弃了今年的圣诞假期,选择留在上海参加记者们的聚会。他笑称,一直担心《调查》的结果可能有失偏颇,但记者们的这份调查答卷消除了他的疑虑。
针对中国内地、印度等8个主要亚洲市场的中高端消费者,金盛保险对其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和未来5年生活乐观度进行调查发现,中国内地、印度、菲律宾是乐观度最高的国家,其中,中国内地的乐观度高达69%。
与此同时,调查指出,中国内地消费者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在8个受访市场中排名垫底。此外,当大多数受访市场认为“事业”是影响生活信心指数的主要因素时,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的受访者却将“家庭”摆在了首位。
对此,社会学家分析指出,近年来,虽然受到强烈的外来文化冲击,中国人“以家庭为重”的传统观念却始终没有改变,家庭成为生活信心的主要源泉,而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则是家庭生活的重中之重。
据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教育不是孩子成才的惟一途径,但多数中国内地受访者仍表示,愿意牺牲现在的生活水平使子女获取更好的教育。而来自印度、泰国以及菲律宾的家长们比中国家长更加无私,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教育是子女出人头地的不二法则,愿意为此牺牲现有生活水平。
财务保障与规划明显不足 “生活信心指数高未必是件好事,也难以为未来生活许下幸福的承诺。过于乐观往往会导致人们对未来生活产生高度安全感的假象,从而降低对未来财务规划的意识。”马哲明在与记者聊天时分析指出。
调查数据也证明,乐观度越高的地区,对未来财务规划的准备越少,开始计划筹备的年龄也越晚。相反,相对较低的乐观度会促使人们及早为未来做准备。
调查显示,比较发达的市场表现出的乐观度虽然较低,但对未来的财务规划准备得比较早。
例如,中国香港的受访者中已有47%的人开始为退休生活做准备,平均起始年龄为35岁。而中国内地的受访者中仅有31%的人开始为退休生活做准备,平均起始年龄为37岁。
此外,以子女教育金计划为例,68%的中国内地受访者表示,未来5年有信心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但令人遗憾的是,仅有23%的中国内地受访者开始为子女的教育金计划做准备。而在已经开始教育金筹备的受访者中,大部分人以储蓄方式为主。
对此,理财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市场对财富规划的需求大相径庭,需根据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理财服务。因此,以储蓄为主的教育金计划,对于通货膨胀日益加剧的中国市场而言绝非上上之策。
马哲明也认为,虽然中国内地的中高端消费者对未来生活充分自信,但在财务保障与规划上却明显不足。他建议消费者,在对未来生活进行财务规划的时候,应该兼顾保障和增值两方面的考虑。
同样以教育金计划为例,马哲明分析指出,中国内地父母需要的产品应该拥有3个功能:首先是风险适中,到期后能够支持高额大学或留学费用;其次尽量减少对现在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能够为父母和子女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张颖)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