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消费差距继续拉大,不同消费群体实际生活状况反差强烈,其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较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如何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需高度关注。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此同时,在居民生活和消费中也存在着城市房价不断攀升、部分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城乡市场所占份额不匹配和消费差距拉大等问题。
从高收入群体来看,高收入群体难以成为经济的主要消费力量。2006年,城乡高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6倍和2.36倍,人均消费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96倍和1.87倍。这一群体主要关注消费的质量,消费方式个性化和现代化,物质消费讲求高质、品牌、时尚和个性,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成为消费的重点和热点。从具体商品需求看,高档商品、进口商品、奢侈品已经成为经常性消费内容,其消费主要是出国旅游、高级宾馆、高尔夫球、高级进口物品等。但这些消费所占比重过小,并不能解决中国目前消费需求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消费群体虽然人数少,消费总量有限,但其产生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不可低估。
从中等收入阶层看,中等收入阶层需求潜力大但缺乏相应的购买力。这一阶层的基本消费需求已经满足,消费行为比较理性,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消费结构正待进一步升级,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提高,生存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降低。对消费品注重质量和款式,讲究消费品位,但不盲目追求名牌。喜欢家居布置,衣着追求时尚。对于住房和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关注的是价格,经济实用的基本生活用品仍是消费主流。对大多数中等收入消费者来说,千元级、万元级的消费已基本满足,受购买力的制约,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潜力(数万元、10万元级以上的消费品)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蓄,才能得以充分释放。
从低收入群体看,生活压力较大,需要高度关注。目前,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城镇的下岗失业者和大部分农民,虽然近年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而言,仍属于较贫困阶层。其收入状况决定了消费行为比较谨慎,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虽有愿望和要求,但往往力不从心。这一群体的消费潜力大,由于收入水平低,制约了潜在消费的实现,因而增加这部分人的收入,对促进消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目前,低收入户居民生活压力依然较大。2006年,10%的城乡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8%和33%,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7.2%和57.4%,收支基本相抵。2005年,10%的城乡低收入户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7.4%和5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7个和5.9个百分点。食品支出用去了低收入户城乡居民家庭近一半的收入,而居住的支出又花去了12.3%和13.3%的收入,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均增长15%以上。这些支出的增速过快,加大了低收入户家庭的生活压力,降低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因此对这一群体的消费现状,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些年来,政府有关部门、生产经营企业在关注并改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一领域目前还是消费市场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应加大力度予以改善。(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6-25)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