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莲与儿子吴梁波生前合影 |
汪业杨捧着女儿汪春莲跟外甥生前留下的照片,欲哭无泪 |
幸免者
2007年年初,33岁的汪发华到黎明石灰厂打工,他是最早发现命案的人,也是黎明石灰厂唯一幸存下来的工友。
在大多数人眼中,汪发华平时在石灰厂早出晚归,这次能成功逃过一劫,十分巧合,这或许归因于他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闲暇时,汪发华不大喜欢看电视。
事发的那天下午,他提着老板汪世书送给他的鱼,早早地回家了。
直到第二天上午8点多钟去上班时,汪发华才感觉有些异常:四周太安静了。
走到石灰厂大门口一看,眼前的景象让汪发华吓呆了——54岁的老板娘陈小润仰面躺倒,地上一大滩血已经凝固。
“我惊立在原地,半天没回过神来。”血腥的场景让毫无准备的汪发华有些不知所措,愣了几分钟后,汪才想起拔腿跑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叔叔汪世银,并随后报警。
汪发华回忆说,事发之初,他只是在门口看到了被杀死的老板娘,后来才知道石灰砖房里还有6人被害,吴小发则被杀死在路边。
知情者透露,案发现场,死者床上的被子还整整齐齐的,这说明案发时死者尚未入睡。
吴小发生前曾告诉汪业杨,老板汪世书家里有台29英寸的大彩电,装有卫星天线,能收看很多台,所以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们都喜欢聚到老板家看电视。
同样幸免于难的还有汪世书的小儿子汪辉。
汪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事发的当日下午3时许,他将客人送到红安后,便开车回家。母亲陈小润高兴地从石灰厂前的池塘捞起几条鱼,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晚上6时许,吃完饭后,同村有人让他开车送到武汉,他才离开家,没想到因此幸免于难。
谁下的毒手?
这起案件,是1949年以来湖北省刑事犯罪致死人数最多的一起命案。
红安县公安局副局长王琪介绍说,2007年12月27日上午8时09分,上新集镇派出所接到了群众报警。随后,红安县公安局立即组织百余名民警赶赴现场勘查和维持秩序。警方还通过电视播发公告,向社会公开悬赏5万元,征集破案线索。
村民介绍,汪世书是上新集镇赵家湾村南陈家湾人,原本在红安县城某商场做百货生意。他从1999年开始承包村里这块农田,并建起了石灰厂,产品主要销往周边农村,由于他的石灰质量很好,不愁销路。
不少村民说,汪世书夫妻待人友善,凡村民想赊购石灰,他们有求必应,也从不上门讨债。
几年下来,汪世书慢慢有了些积蓄。跟汪有过交往的人,对汪世书都有个共同的评价:汪十分注重信誉,不拖欠他人一分钱。
当地有传言说,汪世书曾有卖掉石灰厂的想法,这个消息在汪业杨口中得到了证实。
汪说,女婿吴小发曾跟他提到过这件事,打算以15万元的价格出卖,很快,同镇邻村的袁某找上了门。
吴小发曾和老婆汪春莲商量,假设石灰厂卖了,他就把车子也一起卖掉,买台面的跑出租。汪春莲则打算去广州打工,将儿子吴梁波寄放到爷爷家。
人们不理解的是,苦心经营多年的石灰厂办得好端端,怎么突然间要转手呢?
找到吴家的袁某也就此问过汪世书,汪的解释是,28岁的大儿子去年死于癫痫病,今年妹夫家16岁的儿子被淹死,这两件事对汪打击很大。“没了孩子,挣再多的钱有什么用?” 汪当时说,他的小儿子今年26岁,在武汉开出租车,他想去跟小儿子过。
汪的另一个想法是,自己已经赚了一些钱,现在50多岁了,不想干了。
在此之前,汪世书家里被盗了1.5万元。
关于这件事,吴小发也跟岳父汪业杨提及。那是一个多月前某次晚饭时分,汪世书夫妇到离住宿地点约30米处的房子去吃饭,半小时后回来的汪世书发现,家里1.5 万元现金被盗。“窃贼是撬开窗户的防护钢筋进屋的”,汪世书要报案,老婆陈小润劝说,还是算了。怕招致坏人报复。
不过,该村村支书陈召贵则表示,汪世书家里曾发生过盗窃案,他借来的1.5万元现金被盗走。汪世书当时就报了警,案子至今好像还未告破。
有人因此猜测:“这次是不是小偷来偷钱被发现而下了毒手?”
汪的侄子汪辉涛向警方介绍了两个重要情况:一是汪世书的石灰厂想转卖,以15万元谈妥买主,将于近日成交的风声已传出;二是汪世书与外省一家煤厂有债务纠纷。
对于债务纠纷一说,一知情者予以了否定,他称,汪世书厂子所用的焦煤大多数来自山西,一年的用量不是很多,而且他很少赊账。
就有关细节,记者向当地公安机关询问未果。
不过,红安县公安局副局长王琪表示,按照既定的计划,案件侦破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目前,作案时间和作案嫌凶已初步锁定,案件性质也已初步确定,“案件没破之前,不方便向外界透露任何信息”。
这位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表示,“案件一定会侦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