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追忆两次采访广东老书记任仲夷经过,温习改革闯将的诤言
敢为天下先,再杀出一条血路!
南国广东,又一次吹响思想大解放的号角。
30年改革开放征途中,广东不乏解放思想的先驱、锐意创新的闯将,已逝去两年的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30年前,任仲夷在东北辽宁为张志新烈士等一大批冤假错案平反昭雪,不遗余力推动“真理标准”大讨论。此后两年,任仲夷因其“思想特别解放”而被邓小平同志“点将”,主政广东,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
上世纪80年代初,任仲夷不负厚望,带领广东人民披荆斩棘,敢为天下先,为改革开放事业“杀出了一条血路”。
任仲夷推动广东发展的武器,首推解放思想,大胆试验。丘剑华、胡键等本报记者,曾经在其退居二线后多次采访任老,亲聆其教诲,解放思想的至理诤言,如雷贯耳。任老的精辟见解,至今激励广东干部群众,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宝塔山下,任老鼓励广东继续“杀出血路”
2002年9月,广东德高望重的老书记任仲夷,跟随广东省委组织的老干部内蒙古、陕西考察团,来到了革命老根据地延安。
就在宝塔山下,记者有幸采访了“朝圣”者任仲夷老人。任老讲的中心思想,依然直指解放思想,敢闯敢干。
任老的忧思——现在你有的人家也有啦,人家有的你却不一定有了,广东一定要善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保持谦虚谨慎
当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有年,内蒙古、陕西两地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包头市的城市改造和美化,鄂尔多斯的能源开发,榆林的治沙绿化,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都给任老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任老用八个字“旧地重游,满目皆新”来形容此行的观感。
特别是革命圣地延安,确实比想象中和书报上看到的好很多,像是一座崭新的城市。任老对记者感叹说:“延安就像广东的深圳、珠海一样,利用中央给予的政策,以及地缘和人缘优势,在落后闭塞的小镇建起了新兴城市。”
谈到中西部的发展,任老的忧患意识油然而生,他说:只有全国、全局都发展起来,才能普遍达到小康。他提醒大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成就很大,谦虚谨慎的作风容易被忽视。”
任老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先驱和功臣,话题转到广东自身的发展时,任老一脸严肃起来:
“广东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10年前吧,很多人就说:"走遍全国,还是广东最好。"那时广东的确是先走了一步啊。现在,你有的人家也有啦,像包头市的城市绿化,榆林的环境治理;人家有的你却不一定有了,有些方面在思想观念上比你还要解放。和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相比,更是如此。”
任老就此谆谆告诫广东的后来者:“当然,广东仍有许多位居全国前列的方面,但一定要善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任老的妙计——别人靠解放思想追赶广东,广东也只有靠解放思想,敢闯敢试,走出新路,保持领先
西部大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是他们解放思想的结果,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
蒙陕之间的千里行程,对时年88岁的任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身体挑战,但任老从不言累,他只是如海绵吸水般认真察看,许多细节包括路边的标语、农民的衣着,都落入了他的“法眼”,从中感悟广东发展所需要取的“经”。
他点评说:陕西自古至今都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长期在文物考古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近年又大举开发丰富的石油、煤矿资源,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现已提出建设大西北经济强省的目标,西安人才多,专家多,民办教育发达,这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有优势,榆林在治理沙漠、退耕还林方面成效显著。内蒙古近年发展也非常快,特别是包头工业和城市建设,看了令人振奋。
任老概括内蒙古、陕西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是他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结果。这些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
后有追兵,广东如何进一步发展,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任老心目中答案也非常明确,那就是保持广东原有的精神锐气,继续解放思想,敢想敢干。他还提出一条他自己主政期间“屡试不爽”的妙计——大胆试验!
他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务院就下文把广东和福建定为“综合试验省”,这个文件并没有收回,广东的今天就是从不断试验中闯出来的。有些人以谨慎为由不敢大胆试验。其实,试验本身就是谨慎的结果,做什么事情先试试看,不是很谨慎吗?毛主席就说过,一切经过试验嘛!
即使在改革开放20多年,成就辉煌的广东今天,任老仍然郑重提醒广东:坚持以大胆试验为使命,敢为天下先,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在新的世纪再杀出一条血路!
罗浮山下,任老阐述科学发展
2005年8月10日,参加省委老干局和本报联合主办的“省级老干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座谈会”的任仲夷等十多位老同志参观了叶挺故居及纪念馆、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路走一路思考。
8月12日,本报记者在罗浮山任仲夷的房间采访了这位可敬的老人。当天任老精神矍铄、谈兴甚浓,一下子跟记者聊了3个多小时,这也许是新闻记者对他“最后的采访”。3个多月后,任老悄悄地离开了我们。
任老的提醒——“更硬的道理”是发展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解放思想,首先要看到不足!”任老说,社会主义,就不会犯错误吗?我们有力量把这个不足补上,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广东杀开一条血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当时广东改革开放既要探索,又要面对一些不解甚至指责。
任老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求富”心切!有些人开始不顾党纪国法铤而走险,更多人是不了解党的政策,走私贩私,开始有人对改革开放“发难”。
“不能盲目排外。要做到排污不排外!”任老说,要实行改革开放,就必须解决长期以来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封建落后的保守思想。就是不要把凡是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东西都看成是有害的。否则就会使我们和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开来,就不能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永远使自己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如果不从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要想进行真正的改革开放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看到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的发展,任老十分激动:“大亚湾是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早这么搞,中国早就是超级大国啦。”任老说,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但是更硬的道理是发展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看任老如何“解放思想”
一是认为思想本质就是自由的,不要自我禁锢。
在他看来,只许想什么,不许想什么;只许看什么,不许看什么;只许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诸如此类的清规戒律都是非常荒唐的,都是专制主义的东西,与解放思想背道而驰,而且是违反宪法的,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他主张并身体力行“读书无禁区,研究无禁区,思想无禁区”。他非常赞同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十分反感空喊“解放思想”行为,更讨厌叶公好龙的人。
二是他看问题、办事情有一种世界的眼光、人类历史的眼光。
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又要站在现代化的高度,顺应世界潮流,用人类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为此,他一次次大声疾呼,反反复复地讲这些常识中的常识。就像我们现在反反复复地强调“解放思想”一样。
三是认为解放思想关键是要有一个“宽松、宽容、宽厚”的舆论环境,对言论要“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让人民说话。
他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人都说话,大家有饭吃。”又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个政党,一个领导人,如果听不到批评的声音,是很危险的。
四是认为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富强、社会的进步,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他都想方设法地去办好办实。
他认为,解放思想既要敢于实事求是,又要善于实事求是,善于变通。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在主政广东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任老一方面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大原则不让步,冒着摘乌纱帽的风险顶住那些否定改革开放的逆流,实事求是,据理力争;另一方面又以高超的政治艺术“变通”:“遇着红灯绕道走”,千方百计地达到改革开放的目的。他心里很明白:广东退一步,全国就退一百步。
五是认为解放思想的要诀是敢于问个为什么,要有批判性思维。
他对任何事物都持一种科学的态度,都要问个为什么,然后冷静深入地剖析、求证,反复琢磨,直到弄清楚弄明白为止,既不偏激,也不盲从、跟风,所以他的思想创新既切合实际、平易而又深邃,常常语出惊人,令人顿悟。
六是认为解放思想要联系实际,解放了的“思想”对不对,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说:“我们现在有些反复强调要坚持的但又反复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一定要改革掉。思想不解放,中国没希望。” 关山
本报记者 丘剑华 胡键
图:
2004年3月,年已九旬的任仲夷参观广州本田时,亲身体验开轿车。 陈健聪 摄
任老为本报创刊55周年题词。 梁文祥 摄
2002年9月,任仲夷接受采访后与本报记者合影留念。 潘东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