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布鲁塞尔1月3日电(记者尚军)新年伊始,欧盟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便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欧盟原先为非加太国家提供的单方面贸易优惠安排于2007年底已宣告结束,双方却仍在为新的贸易协定纠缠不休。
虽然部分非加太国家在欧盟压力之下,陆续与欧盟缔结了临时或正式协定,但另一些非加太国家则因不肯就范,正面临欧盟的关税威胁。分析人士认为,欧盟与非加太国家之间长达5年的贸易纠葛要想最终得到解决依然困难重重。
2000年,欧盟与非加太国家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签署了《科托努协定》。根据该协定,非加太国家可以享受免配额、免关税的单边贸易优惠待遇进入欧盟市场。
一些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对欧盟给予非加太国家的特殊“照顾”心存不满,并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2001年裁定,欧盟与非加太国家应在2007年底前取消单方面贸易优惠安排,并达成新的贸易协定。因此,欧盟从2002年开始与非加太国家就签订新的《经济伙伴协议》展开谈判。
然而,历时数年之久的谈判却因非加太国家不满欧盟提出的苛刻条件而陷入僵局。如今期限已过,在近80个非加太国家中,仅牙买加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十几个加勒比国家与欧盟就《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了一致。
作为权宜之计,近20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与欧盟赶在2007年年底前先后签订或草签了临时贸易协定。与《经济伙伴协定》不同的是,临时协定主要涉及货物贸易,争议较大的服务贸易和投资问题并没有得以解决。
对于已经签署《经济伙伴协定》或临时协定的非加太国家,除食糖和大米之外的绝大部分商品在2008年以后出口到欧盟时将得以免除关税和配额限制,但这些国家也需在25年的过渡期内逐步向欧盟开放至少80%的商品市场,具体开放程度因各国而异。而尼日利亚等10个非加太国家由于不肯与欧盟签署任何协议,欧盟将对这些国家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征收5%到25%的关税。
分析人士说,一些非加太国家之所以迟迟不愿与欧盟签订新的《经济伙伴协定》,主要是担心新协议要求他们的国内市场必须向强大的欧盟企业开放,其国内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威胁,尤其是欧盟“虎视眈眈”的服务业市场和投资领域。
即便是一些已经签署了临时或正式协定的非加太国家也指责欧盟在谈判过程中以关税威胁相逼,采取分化瓦解策略,试图迫使所有非加太国家最终接受欧盟提出的条件。
目前,欧盟和非加太国家同意在2008年继续就服务业开放等未决问题展开谈判,以尽快缔结全面的《经济伙伴协定》,但基于双方的利益冲突,最后的攻坚阶段势必会遭遇重重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