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委和市发改委昨天公布了本市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实施能源审计的国家机关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平均电耗、水耗情况。其中,接受能耗审计的20个国家机关的36栋建筑中,政府公务人员人均年耗电量3072.5度,比2004年全年用电降低10%。
(《北京日报》1月3日)
这样的能源统计,有必要从北京推广至全国各地,这对于培养公务员节约能源的意识大有好处。但另一方面,如此触目惊心的耗电量恐怕会让受审计单位的公务员不服,一些公务员甚至会感到冤屈,每天用用照明、开开空调、用用电脑,怎么可能平均一人一天就将近10度电?
这样的质疑和冤屈感实际上反映了我们能源审计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客观而言,新闻中的这种“能源审计”更像是“能源统计”,而要做到真正的能源审计,除了审计单位要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之外,在工作内容中也应该更着重于厘清“合法性浪费”——其实并不合法合理,但在公务员的潜意识中,这就是合法的使用,连浪费都称不上。
现在的数据虽然让人感到触目惊心,但我们却无法知道这年均3000多度电里,有多少是属于“合法性浪费”的:比如乱开空调、不关电脑、不关照明灯等等,如果这个不弄清楚,能源审计恐怕没有多大意义,毕竟,能源审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减少乃至杜绝浪费,还是要做到合理使用能源。
毫无疑问,厘清“合法性浪费”更能让公务员们有羞耻之心和改正意识,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并且,厘清了“合法性浪费”之后,我们的一些部门在进行能源预算的时候,才会更准确地掌握自己工作时的能源成本有多高、污染危害有多重,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能源使用额度,从而在源头将浪费的可能性减至最低,最大程度上降低无谓的能源消耗。
美国慈善家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今天,我们可以说:“在巨大的能源浪费中工作也是一种耻辱”,要远离这种耻辱,必须让公务员们对自己的能源消耗心中有数,要用“合法性浪费”的数据让他们口服心服,而要做到这一点,相关部门的任务还很重,我们必须明白:能源审计的脚步不能止于粗放的能源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