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从中学教师到检察官,从法律门外汉到编纂106万字的《常见犯罪办案实用手册》,从电脑文盲到编译软件程序。孙常树,河北省滦平县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法律和计算机知识,学海泛舟虽苦犹乐。
1997年,37岁的孙常树通过河北省检察系统补员考试踏进了检察机关大门,由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成为了河北省滦平县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
他刚到检察院时,正值新刑法颁布实施,他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书本上狠下功夫。
他不怕麻烦,一次次地从同事、领导那里借来法律书籍,仔细研读,同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几年下来,这些笔记摞在一起竟有两尺厚!他非常有心,随时留意报纸上刊登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理论文章和专家论述,并剪贴下来,装订成了12册《刑事法律理论与实践简报》,方便了办案。
到公诉部门工作后,孙常树乐于钻研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为他带去了“特殊”的收获。在办案工作中,孙常树发现,干警们每办理一起案子,都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可手头的资料既零散又可能有遗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如果对法律掌握不全、适用错误,就有可能导致错案。当时,参加检察工作仅3年、刚刚具有办案资格的孙常树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把每一种犯罪行为所涉及到的法律规定都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在办案过程中不就能避免疏漏、方便办案了吗?
想法一旦形成,他便开始尝试这项工作。他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从《刑法》中筛选出了195种常见的、多发的犯罪,并对这些常见罪名涉及到的法律规定进行搜集和归类整理。
这项工作漫长而艰辛。为了提高效率与质量,他开始自学电脑。在初中仅学过两年英语的他,边学边干,英语不会,就买了本英汉对照词典,现学现用;电脑编程不懂,他四处求教,连到院里维修电脑的技术人员也成了他的“老师”,抓住机会他就向他们问这问那,还从电脑维修人员的硬盘中拷下编程工具,利用业余时间开始研究它的帮助文档。每天下班后,他都坚持自学到深夜,早上5点多就到单位,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就这样,一边学,一边练,一边写代码,一边做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本106万余字的《常见犯罪办案实用手册》,经过孙常树长达7年的修改完善,已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并面向全国发行。同时,他带头参与的《反贪工作动态管理系统》软件、《办公办案软件应用能力考试系统》、《税务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系统》等也相继研发成功。
从事检察工作的10年,是孙常树学海泛舟的10年。他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又把所学运用于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本人先后被河北省承德市检察系统树为“学习标兵”、推选为“检察理论人才”;在先进检察文化建设中被承德市检察院确定为知识型、学者型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