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关注的“绥德县长拒签”事件因陕西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的积极介入,有了很大进展。现已决定立即撤销该县公安局、教育局的两个处分决定;绥德县县长、公安局长、教育局长要向高勇校长道歉;县长向市委书面检查;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职中校长等。
这个事件的解决过程,让我想起电视剧《大雪无痕》,剧中调查案件的民警几乎走投无路时,省委书记表态扶持案件的查处,使得整个案件发生了根本逆转。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浮现出一个“真理”:来自更高权力的介入,使事件发生根本逆转。
在一个法治社会,来自上级领导和行政部门的自身监督和自我纠正是必要的,所以,市委书记出面值得赞赏。但假如周书记并没有听说这件事,假如他不曾出面,事情会得到如此顺利的解决吗?
高勇因为签字事件挨了两个处罚,一个是撤职处分,一个是治安拘留(未执行)。撤职处分是教育局作出的,高勇虽然可以按规定向县政府申诉,但这一处分本来就是因为冒犯县长而背上的,县政府能撤销吗?对于这种内部的行政处分,高勇还不能向法院起诉,因此他只能走向漫漫上访路。其实,就是能向法院起诉又如何?比如高勇受到的治安拘留,他可以向法院起诉,但让人财物都控制在地方手中的法院冒着得罪县长的风险撤销这一处罚的胜算又有几何?
即使没有行政部门的自身监督(有时,出于种种原因,行政部门的自我监督并不到位或者有上下级部门“官官相护”),换句话说,就是市委书记没有出面,公民仍然应当有许多更有力的救济手段。假如高勇可以针对两个处罚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法院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完全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必顾虑地方行政官员的喜怒;假如高勇也可以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启动质询和罢免程序,来向县长“问责”———也就是说,没有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的出面,公民的权利依然能得到很好的救济,那么,这样极端的事情才会失去再次发生的社会土壤。
文/海之波(江西检察官)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