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捐赠背后的故事
—— “10.17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晚会”爱心花絮
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财富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央视“10•17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晚会”可谓精彩纷呈,向晚会捐赠善品的书法家们的翰墨丹心,在捐赠背后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
一直关心支持扶贫公益事业的军旅书法家苗培红先生是第一个得到《奥运赋》作者王金铃授权书写《奥运赋》的书法家。得到授权后,苗先生闭门谢客七天创作了2008字的巨幅《奥运赋》书法长卷。作品气势恢宏,遒劲飘逸,堪称精品力作。苗先生邀请他的老师、著名书法家李铎为作品题名。这幅作品完成后,立刻引起书法收藏家们的关注。据悉,就在基金会的郭雪艺、郭娟两位同志去取善品的同时还有一位苗先生的挚友欲出巨资收藏该作品,被其婉言拒绝,后毅然无偿捐赠给中国扶贫基金会。晚会上,作为首件拍卖善品,以220万元的高价被买主竞拍而走,引起极大轰动。
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赵长青收到晚会邀请函后,十分重视,责成秘书与基金会的有关人员及时沟通。在他自己不能亲自出席的情况下,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最后决定委派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张虎、于曙光、苏士澍、罗杨四位副会长参加晚会。四位德高望重的会长得知此事,立即决定也捐一份爱心。当晚在会场外举办的捐赠仪式上,他们的义举引起了各路媒体的高度关注。
“雨过芳草连天碧”、“春到寒梅映日红”。这副反映春天万紫千红气息的楹联书法作品是曾任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分党组成员,中国艺术报社社长等职的张虎先生于2004年创作的书法精品,由于这是他自己最喜爱的作品,他原本自己珍藏,但为了参加这次晚会,支持扶贫事业,他左挑右选,割爱献礼,最终精选了这幅得意之作。谈起他的大义之举,张虎对本刊记者说:“我参加过很多次公益活动,但参加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公益活动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特别有意义,所以要献出最爱。”话语不多,艺术家的翰墨丹心日月可鉴。
作为向晚会献礼的发起人之一,于曙光副会长的捐赠作品亦颇具特色。于曙光曾任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办公室主任、中国书协总支书记等职,一直关心公益事业,多次参加公益捐赠。这次如同献宝一样,他更是拿出自己2006年在建党85周年大型书法展上的得意之作--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四尺中堂整幅作品,捐赠给中国扶贫基金会。当被问及为何如此倾心时,一向追求踏实做人完美做事的于曙光对本刊记者说:“只有认真,才会真正地献出爱心。”
“宁神著书澄怀观道”是清代的一句古训,苏士澍先生一直以此为做人的哲理。为此他将古训创作成八字大篆体书法作品,以示淡泊名利的心志,堪称得意之作。苏士澍现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社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员会副会长,是业内有名的书法作品收藏鉴定家。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赛和大型展览会。本刊记者向其求教作品喻意时,苏士澍深情地说:一是即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文化人也要“宁神著书”,严谨做学问,安心著文章;二是“澄怀观道”,我们虽然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我们还不能忘记仍有许多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和贫富和谐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培育中国特色的捐赠文化,动员和组织更多的人投身中国扶贫事业。
“画坦书苑列锦绣,丹青翰墨铺云烟,挥笔吟出诗新卷,时代风华惊天地”。这是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曾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的罗杨先生,为本次晚会献上的一首自书诗作品。作品喻示了书画家丹青墨笔写华章,讴歌伟大祖国的艺术志向。罗杨先生向记者阐述了文化对于扶贫的力量。他说,“扶贫先扶志”,所谓志即精神。先富和后富只是时间的问题;“有了文化穷不久,没有文化富不长”,光靠物质扶贫不是消除和解决贫困的根本;一定要向全社会倡导扶贫文化,让中国扶贫文化扎根、茁壮成长,从而最终消除贫困,构建文化和物质的双重和谐。
王金铃先生是《奥运赋》的作者。作为晚会贵宾,他被邀请到现场,观看苗培红先生的《奥运赋》书法作品拍卖盛况。为了向晚会献礼,他带来自己创作的长23 .8米、宽0.8米的《奥运赋》巨幅篆体书法作品,震撼了晚会捐赠现场。这是他历经大半年的沤心之作。他对记者说:“让《奥运赋》书法作品发热于扶贫事业,也是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一大体现,作为《奥运赋》作者,我应当带好这个头。”
话语虽短,却感人肺腑。每一幅作品婉如书法家们的片片真心。他们的大爱之举,他们的爱心故事,必将唤起更多的人们,关注扶贫,奉献爱心,为共建和谐社会作出不懈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