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计划”再探极地奥秘极地热在全球掀起

  “极地热”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极地科考需要国际大协作。

  现在,探索和认识极地不仅仅为各国的科学家们所热衷,冰雪极地在公众中也掀起了一股热潮。可以说,“极地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极地热"的产生,最大的背景可能在于全球气候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杨惠根介绍说,地球的两极是全球气候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南大洋、海冰及巨大的南极冰盖就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南极环境提供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物。因此人们非常关心两极的变化。

  “作为极地人,我们的感受可能更加真切。”杨惠根回忆起2005年在北极黄河站过春节时的情景:在原本应当最冷的2月,北极居然经历了罕见的下雨天气。

  日前,人们又在南极洲深海中发现了一些生物新物种,科学家们认为,新物种的发现与全球变暖不无关系。

  不少专家都认为,对于至少锁住全世界80%的淡水的南极地区,如果说不清它的气候的可变性和气候的变化过程,就无法准确预报世界的气候和气候过程。

  全面探索与了解南北极地区,“仅靠少数国家的参与和有限的人力、资金投入是难以实现的”。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表示,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极地科学考察研究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大协作依然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还包含了一些针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活动内容。

  “公众宣传计划的推出,会给"极地热"加温。我们希望公众关注南极和北极地区正在发生的环境变化,以及对于地球其他区域的影响。”陈连增如此期待。

  国际极地年――

  极地科考“奥林匹克”

  国际极地年是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共同策划、联合开展的大规模极地科学考察活动,被誉为国际极地科考的“奥林匹克”盛会。

  全球科学家已联合组织过三次国际极地年活动。1882年第一个国际极地年,开创了国际科学界大协作的先例;1932年第二个国际极地年,在南北两极建立了常年观测站和内陆考察站;1957年第三个国际极地年促成了《南极条约》的签订。

  伴随着历次国际极地年活动的开展,众多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北极地区相继建立,人类得以不间断地对两极地区持续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观测与监测工作,并且逐渐认识到该地区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而且拥有宝贵的科学资源。

  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对于深入开展极地科学前沿研究,宣传地球科学知识,培育极地科研人才,提高人类应对气候、海洋和陆地等环境变化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极地科考的“一船三站”

  “雪龙”号科考船

  “雪龙”号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极地科考破冰船,总排水量21250吨,最大续航能力为12000海里。最大航速17.9节,抗风能力为12级以上,能以2节的速度连续破1.2米厚的冰。“雪龙”号配备了国际先进的大洋调查仪器设备,可搭载80名考察人员赴极地工作。

  南极长城站

  长城站是我国首个极地常年考察站,建于1985年,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主要开展极地低温生物、生态环境、气象、海洋、地质、地化、地震、地磁和电离层等科学观测和研究。

  南极中山站

  中山站建于1989年,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主要开展极区高空大气物理、冰雪和大气、海洋、地质、地球化学(陨石)、地理等科学观测和研究。

  北极黄河站

  黄河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2004年建成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为极区高空大气物理、冰川、海洋、生物学和生态学、气象、地质、测绘等学科的观测与调查基地。

  资料来源:国家海洋局网站

  专家:极地是天然科学实验室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最干燥的大陆,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几千万年来,这个地球的遥远边疆常年被冰雪覆盖,冰雪平均厚度迄今已达2000米。

  南极是一个冰雪大陆,北极则主要由北冰洋覆盖,只有少数岛屿。两极的气候、环境因此有所不同,但这两个极区都对全球气候、海平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活动产生双向作用。

  “即便现在来说,两极也算是人类调查最少的区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说。

  杨惠根介绍,在南北极,科考活动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大型雪地车只是南极的风景,北极考察需要的是船,各国在北极的考察站都备有自己的小艇或者是专门的破冰船。”

  格罗夫山在南极内陆,冰峰密布,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工作地区。曾担任第22次南极科考格罗夫山考察队队长的琚宜太说,最危险的是冰缝,上面盖了一层雪,容易让人上当。“但作为陨石的富集地,南极的诱惑力很大。”

  杨惠根是中国北极黄河站首任站长,目前还担任着首席科学家。他介绍说,在黄河站附近,还是完全野生状态的自然环境。而且气候非常多变,能看到大的冰川不断切割山体,把山上的石头都切割下来。

  “南极硕大无朋的亘古冰盖,如同一座蕴藏着无数历史上大气和气候宝贵信息的图书馆;南极也是最好的研究地球空间的地区;除了大气,南极还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宇宙的地方;北极黄河站所在的位置,是研究高空大气物理尤其是极光的理想之地……”科学家们对于南北极的描述充满了爱意。

  “极地就像一个天然的科学实验室。”琚宜太说。(余建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于俊如)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惠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