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严重影响公众衣食住行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7)》显示
■本报记者 刘树铎
2008年1月7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7)》(简称“民生指数2007”)正式发布,其关键词为“环保与民生”。
报告显示,环境污染已经对公众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60.7%的公众对食品安全最不放心、39.7%的公众担忧“装修涂料安全”、 25.8%的公众对于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气”愤满膺,41.8%的公众把服装材料污染视为“心腹之患”……报告认为,拯救我们的环境,遏制各种污染的蔓延,就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
水安全:生命之痛
水是生命之源,不过,如今的生命源泉正在变成无数人的“生命之痛”。调查表明,有32.3%公众对本地区的水环境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20.7%的公众对居住小区(村)的水环境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20%的公众对工作场所的饮用水卫生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
让人深思的是,有60.8%的公众不知道2007年5、6月在太湖爆发的蓝藻事件原因;而对于“中国大江大河70%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全部污染”这个严峻现实,居然有超过一半(53%)的公众表示“不知道”。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四》综合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类致病、致死的最大单一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饮用被污染的水而造成。全世界50%儿童的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中国水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无疑是威胁公众最大的“生命之痛”。
装修污染成为四大公害
俗话说安居乐业,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不少公众花费巨额资金购买的住房,却由于装修污染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一些居民的身心健康由此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在本次调查中,有39.7%的公众表示对“装修涂料安全”最不放心。与上年调查相比,大幅上升了19.7%。
据建设部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2006年,全国城镇住宅年均竣工面积超过6亿平方米。数以百万计的家庭迁入新居。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装修市场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装修污染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正常健康生活。在装修过程中,装饰材料中一些有害物质如甲醛、苯、氡气等长期超限吸入人体,能引发30多种疾病。世界银行已将建材的有害污染列为全球四个最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
公众最不放心食品安全
和上年相比,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广大公众最不放心的环境事件之一。本次调查发现,有60.7%的公众将“食品安全”列为“日常卫生安全最不放心”的选项。
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土壤、水源的不洁和大量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使得老百姓对直接关系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忧心忡忡。更有甚者,少数不法商贩制假售假,把一盘盘“毒药”端上公众餐桌,酿成一起起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指出,如何让公众享有一个安全健康的“餐桌”,已经成了广大公众乃至各级政府最操心的事情之一。
公众最不满意空气污染
对于本地区的空气质量,25.8%的公众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19%的公众对居住小区(村)的空气质量“不满意”和“不太满意”;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一些城市实行了汽车单双号隔日行驶的做法,对此71.9%的公众表示支持。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2012年前还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但从长远看,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预测表明,未来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大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主要危害是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
31件名牌服装不合格率高达64.5%
针对服装材料安全,有41.8%的公众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服装作为人的“第二肌肤”,服装材料的污染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事实证明,有毒物质已经随着服装走进了我们的家门。色彩鲜艳的时装,使人漂亮,但不少人会在与衣着染料密切接触的部位发生染料性皮炎,出现发红、灼热、斑疹、水泡、丘疹甚至糜烂、渗液等损害。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检的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1件名牌服装样品中,有20个样品不符合我国的《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不合格率高达64.5%。这其中,既有高档服饰配件,也有衬衫、内衣、婴幼儿服装等与消费者接触最亲密的衣物。
公众环保知识亟待提高
对环保部门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认为“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公众达到45.9%,另有42.4%的人认为作用“一般”,只有11.7%的民众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对于当前环保部门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33.1%的公众认为是“法制不健全”,29.6%的公众认为是由于“权威不够”,其他的问题还包括“素质不高”(21.2%)、“体制不顺”(18%)、“资金缺乏”(17.2%)、“人员不够”(9.3%)等。
就在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公众文化素质迅速提高的同时,公众的环保知识依然处在一个认识“洼地”。调查发现,仅有四分之一多一点(26.2%)的公众能说出“世界环境日”的准确日期,而竟然有86.1%的不知道“全国统一的环境热线电话”的号码。
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主要承担者。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我国企业的环保社会责任严重缺失,这也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27.7%的公众对企业的环保行为感到“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其中,对企业污染排放表示不满意的有18.3%,对企业节约资源不满意的有18.3%,对企业参与环保公益事业感到不满意的有20.4%,18.2%的公众则对企业忽视周围居民环保的态度表示不满。
结合“民生指数2007”,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了2008年环保主题词为“环保与生态文明”。“民生指数”首创者、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科学发展观绝不仅仅是单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践行科学发展观要义之一是推进建设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生态文明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