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难承求职成本之重 |
新华调查 面试要赶场置装要重金
大学毕业生难承求职成本之重
新华社讯 眼下正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用人单位扎堆招聘,学生求职的花费也一路高涨,“求职成本”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常常谈起的苦涩话题。许多毕业生求职中面对的,既有金钱花费等让大学生不堪负担的经济成本,也有身心疲惫、自信受挫等“精神成本”。
不惜本钱“包装”
置装费用令人惊
置装费已成为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求职消费的“大头”。
此外,每周一到两次的面膜,每天的基础护肤以及精美的证件照都是女大学生求职前的必备功课。申凡告诉记者,专业的艺术证件照差不多要花去200元。
大学毕业生为何不惜本钱重“包装”?贵州大学几位应届毕业生谈到这个问题时愤愤不平:“面试的时间往往就几分钟,不扮靓些怎能给考官留下印象?”“去外企、银行面试不着正装的话,形象这一栏的打分往往很低。”很多招聘会明确要求“着正装出席”。
前途莫测心焦虑
总在期望失望中
如果说金钱、时间还能算出一笔明细账的话,那么找工作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却让毕业生无法计算。
目前工作还没有着落的贵州大学大四学生吕丽君流露出隐隐的忧虑。前段时间,她曾在网上向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培训讲师的岗位投去简历,很快公司让她过去面试,“对方对我的表现很满意,要我保持手机畅通,会尽快安排下轮面试”。可大半个月过去了,一直音讯全无。她“感觉对方没诚意,特沮丧。”
找工作半年,申凡的手机一直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有的单位喜欢在夜里12点电话通知第二天的面试,所以自己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此外,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困扰着申凡,“有时候全寝室同学报了同一单位的相同职位,只要有手机响,大家的耳朵都竖起来,要是能同去参加面试还好,否则寝室气氛就很压抑。”
与其他同学应聘时的焦虑相比,傅林威显得更加被动。作为贵州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他深感专业不对口而到处受“歧视”。
漫天撒网不可取
择业定位最重要
记者了解到,不少毕业生为找工作到处赶场应聘,直线上升的交通费成了他们新负担。武汉大学的罗倩抱怨:“我的钱基本上都贡献给铁路部门了。”为了参加北京某知名媒体的考试,从笔试、面试到最后的实习,她曾先后3次进京,“总共花了近2000元的路费,有时通知得急,就只有坐动车组,花费就更大了。”罗倩心疼地说。
唐璟璟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先后报考了国家公务员、北京市公务员、浙江省公务员和上海市公务员,“去外地考试一次往返车费就要1000元上下。”
对于当前毕业生盲目“赶场子”、到处“撒简历”的现象,贵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史勤先认为这反映了毕业生择业目标不明、对就业城市就业政策不清带来的急躁和焦虑状态。学生平时要注意信息的搜集,明确求职方向,了解要就业城市的相关政策,避免因为参加不必要的面试而浪费金钱和精力。张月琳杨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