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月8日电(记者廖君)经过两年多的发掘,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文物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湖北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吴宏堂7日告诉记者,考古人员目前已发掘各时期的陶、瓷、银、玉、玛瑙、石等珍贵文物16000余件,其中至少10个以上考古发现在湖北尚属首次。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跨地区、跨流域的水利工程,分东、中、西三线,中线工程淹没涉及湖北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这些地方是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其丰富的地上和地下文化遗存具有重大文化价值。
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南水北调办”主任王风竹介绍说,从2006年10月开始,湖北启动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截止到2007年底,共发掘项目43处,累计完成勘探面积372.72万平方米。发掘各时期的珍贵文物16000余件,其中至少10个以上考古发现在湖北尚属首次。如在双树旧石器点地层中发现一批时代准确、工艺精美的手斧;在大寺遗址发现仰韶文化丛葬坑;在乔家院墓群发现春秋时期人殉墓葬和楚国年代最早的玉剑;在郧县龙门堂遗址发现汉代地方豪强的庄园建筑遗迹等。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丹江口北泰山墓地发现龙形把手铜杯,在郧县上宝盖遗址发现陶质“鸳鸯火锅”等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