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多基数大,流动人口多,是广东最基本、最重要、最突出的省情之一。它所产生的“分母效应”,不仅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的减少,构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而且会影响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由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人口仍将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过多仍然是广东必须长期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广东流动人口2300多万,占全国1/4以上
段华明认为,实在地说,目前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接近全国先进水平,其中珠三角等部分地区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推行计划生育使广东少出生了3100多万人,户籍总人口达到8000万的时间晚了8年。
但广东仍面临着比过去更为复杂的人口形势。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广东常住人口为9194万,其中户籍人口为7901.87万,流动人口约3200万(含省内流动人口)。全国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总数为9000多万,广东就有2300多万,占全国1/4以上。
五大人口隐忧迫切需要解决
1.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一半
广东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资源环境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造成巨大压力。广东GDP总量多年来一直排在各省份第一,人均GDP却排在第六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位置会再往后移。
广东还是全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面积减少最多的地区,年均减少1.14%;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27公颂,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已低于联合国最低警界线(0.053公顷)。
2.低生育水平不稳,反弹风险犹存
传统婚育观念在粤东、粤西等地根深蒂固;可生育二孩独生子女进入育龄期,出生率和出生人数将显著增加。在经济发展中,生育率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但不存在简单的相关性,有一个时间差。
3.性别比偏高,“剩男”可能富余460万以上
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广东人口出生性别比高达130,2005年1%人口普查降低到119,但仍然偏高。这种局面得不到有效遏制,1985-2020年出生人口中男性将比女性累计“富余”460万以上。
4.大规模流动人口,引发“城市病”
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对公共管理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珠三角一些地区外来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数倍,甚至数十倍,给城市基础设施、治安、就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造成巨大压力,引发“城市病”。
5.素质不高,全省缺高级技工130万人
广东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人口素质并不领先,部分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或其他发达地区水平。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存在较大差距,2005年缺少高级技术工人130万人。高级工以上的技术工人仅占24.2%,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达45%。
划四类“主体功能区”促人口资源环境协调
段华明建议,面对人口隐忧,各级政府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统筹解决广东人口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人口问题的复杂化,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显然远远不够,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来解决人口问题。今年1月2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目的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本报记者 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