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
1993年11月8日,经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这里曾产生过宋朝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作为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阮啸仙的故乡,这个年轻而又充满生机的山区县设立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特色经济、新城带动、借外发展和科教兴县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瓷土、莹石、稀土、花岗石等到10类32种,其中莹石储量5000万吨,居全省第一。其森林覆盖率达74.5%,有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叶山自然保护区,区内有146种珍稀植物和148种稀有动物。东源县漳溪畲族乡还是广东省唯一的畲族乡。
广东省面积第二大的县,东源的前身是河源县,地处本省中部,东江中上游,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的东源,区域面积达4070平方公里。县城距离河源市区只有6公里,距离广州、深圳、香港均不足200公里,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惠河、粤赣、河梅和规划中的昆汕高速公路与205国道、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纵贯全境。县城所在地仙塘设有年吞吐量300万吨的火车货运站。境内的东江、新丰江两条主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10公里,百吨轮船可直达广州市。东源自然资源丰富,有闻名中外的华南第一库——新丰江水库,其库容面积28667公顷,蓄水量139亿立方米,水质达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全县河流交错,有21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还有著名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区——灯塔盆地。
撤区设县后,东源艰苦创业,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发展特色经济,通过实施新城带动、借外发展和科教兴县战略,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和财税收入每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一组数据反映了这个年轻山区县的巨变——全县工业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2.49亿元,跃升至2006年31.6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从1988年的718万元跃升至2006年14.1亿元……回眸20年奋斗历程,查看东源县发展的“数字变化”,不难发现东源经济社会迅猛持续的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富民惠民、共享成果的基础,富民惠民、共享成果是富县强县的最终目的。围绕这一宗旨,近年来,东源县各级各部门忘我工作,勤奋耕耘,拓展发展空间,既富县强县,又富民惠民,着力栽好执政为民的“惠民树”,把豪迈之气注入笔端,不懈描绘出更精彩的宏图伟景。
设县至今,东源县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新开发规划的灯塔盆地工业园,已落户企业149户,合同投资总额97.6亿元。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培育了6家龙头企业,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35家,带动农户1.5万户,其中仙湖茶、板栗、灵芝、蜂蜜等品牌已在国内市场上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今年,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完成农房改造600多户、3000多人。完成了农村食水工程4宗,解决农村3600人的食水难问题。城乡低保人群应保尽保,全县已有7675户19121人纳入低保。。
2007年,东源县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作为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十个一工程”之一的东源大桥已于2007年9月28日竣工通车。新河大道东段已铺好水泥路面并在绿化亮化。交通公路建设方面,已完成县乡公路建设路面26公里,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量80%。电网建设方面,农网改造和变电站建设步伐加快;东江梯级电站的蓝口电站第一台机组已试机发电……
不久前,东源还成功创建了广东省旅游强县,新开发了万绿谷旅游景点,引进了万绿湖国际旅游度假中心等温泉度假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等项目。通过成功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耕地得到保护,资源实现有效利用。
满怀豪情,对年青的历史作深情凝望,东源把豪迈之气注入笔端,描绘出了新的宏图伟景。
精彩东源
中华蜜蜂之乡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广东省旅游强县
中国生态旅游大县
广东省最大的板粟生产基地“等称号
打造了“霸王花米粉”、“仙湖茶”、“望郎回板粟”和“富马硬质合金”等一批省级名牌。
投资宝典
东源县工业园位于粤赣高速公路、205国道旁,靠近京九铁路仙塘货运站,距河源市区约5公里。工业区规划总面积20.5平方公里,已开发4.1平方公里,已安排项目用地面积3.2平方公里。土地价底并提供土地使用权50年。
近期重点抓好产业转移园省级认定申报工作,开发建设灯塔盆地,打造灯塔“聚宝盆”。加快蝴蝶岭和高速公路及国道沿线10个乡镇工业园区建设,计划用3-5年时间构建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粤赣、河龙高速公路出口和205国道为主线,以仙塘、灯塔、涧头、顺天和义合、黄田、蓝口、柳城为支点,辐射带动该县东西两翼经济发展。坚持优化服务招商,为外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规范化的服务,使投资者放胆投资、放心赚钱、舒心生活。
本版文/图 甘超强 陈满红
图:
东源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闻名中外的华南第一库——新丰江水库(万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