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在上选修课时,因逃课学生人数太多而与一名欲离开教室的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杨帆抓住女生书包,女生说杨帆一点为人师表的尊严都没有,并在扭打和挣脱过程中踢了杨帆几脚。
此事发生在杨帆教授身上不值得大惊小怪,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杨教授素以“非主流经济学家”自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个性人物。或许,正是他的这种个性为此次师生“热战”埋下了伏笔。
杨帆冲冠一怒,怒得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近一半学生逃课,任谁也做不到平和视之。只不过,杨教授在处理问题时语言失当、行为过激,斯文扫地,由此导致了令人难堪的一幕:一著名教授与一女生互相拉扯、扭打,一堂本该充满思想性的选修课就这样成为闹剧。
这样一场闹剧,以一种可笑、可叹、可悲的方式,把师生关系功利化的扭曲生态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逃课,在如今大学已是稀松平常的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是在大学生中间存在严重的“混学分”心态,所谓“不挂科就万岁”。
话说回来,大学课堂泡沫化,教师也难辞其咎。以目前现状而言,学生来不来上课对教师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来不来都一样”,教师对学生逃课往往睁眼闭眼,客观上构成纵容;再者,不少教师忙于在外面走穴、捞钱,上课敷衍了事,上课质量可想而知,这势必让更多学生感到乏味而逃课,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说,杨帆事件正是师生关系日趋冷漠与功利化导致的恶果。
在此事上,杨帆虽然不对,但他说出了一个事实:“师生一团和气是伪现象”。笔者无意为杨帆作辩护,他确实令师道有亏,但他的冲冠一怒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大学究竟怎么了,在哪些环节上出现了恶变?(张若渔)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