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薇实习记者周南焱)昨天上午,400余名北京市及各区县宣传文化系统的党员干部代表、基层文化工作者代表,聚集首都图书馆二楼报告厅,聆听“邹树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人们为邹树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讴歌时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
邹树君1970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分配时,他主动放弃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故乡山东省威海市从事基层文化工作。他是一个扎根基层的普通歌者,农村、企业、学校、军营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邹树君倡议开展了“5·23”歌咏活动,并成为主要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他的这个提议,成了威海坚持30多年而不衰的一项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就了全国的“歌咏之乡”。同时,邹树君还甘当人梯育桃李,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一个又一个“音乐之星”。30多年来,他办了上百期音乐培训班,培训了上千名文艺骨干。其中,凭借《中国娃》、《常回家看看》、《母亲》等一大批优秀歌曲红遍大江南北的戚建波,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
2000年3月,邹树君患了直肠癌。患病七年间,他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站起来,走上了舞台。他不顾病重,组建业余合唱团,担任老年大学的音乐教师,用生命与时间赛跑,推动威海歌咏事业的发展。2007年4月,邹树君在弥留之际,仍然心系威海文艺事业,体现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报告会上,邹树君的同事、亲人、学生讲述了他生前一件件普通而感人的事迹,一幅幅照片再现了他无私奉献的一生。当戚建波现场演唱献给恩师的歌曲《父亲》时,很多观众禁不住热泪盈眶。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孙咏说,邹树君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高尚品格令人崇敬。房山区文化馆的孙女士说,邹树君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格外感人,自己也是文艺工作者,以后要在工作中学习他那种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RJ078RJ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