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单纯的经济增长已不足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2008年新年伊始提出要实行改革,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也强调除了经济增长外,政府应当关注民众“幸福指数”,解决就业、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民众对社会和政府信任度。
法国:“新衡量指标” 据法新社13日报道,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和英国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认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将成为塑造21世纪文明的关键。
一些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也认为,除国内生产总值外,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指标还应包括贪污腐败问题、议会和法律的有效性、环境问题、家庭生活、教育问题、个人满足感等。
萨科齐在8日举行的新年记者招待会上积极响应这一观点,主张法国要创立新的衡量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指标,把“幸福指数”纳入其中,改革法国各项制度。他说:“我们必须改变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
此举使法国迈入全球采用“幸福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一起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100多个国家之列。这些国家包括不丹、泰国、英国、美国等,其中澳大利亚是先驱国家,欧盟也在欧洲范围内对推行“幸福指数”发挥了重要影响力。
世界:“中年危机”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花费3年时间,与其他国际机构一同研究“衡量社会进步”的项目。
项目主要负责人统计学家恩里科·焦万尼尼指出,世界正在经历“中年危机”。自二战以来,各国政府就致力于经济发展,但新形势、新观点及环境变化使“人们感到迷惑,需要新的指引”。
伦敦剑桥大学经济学院博士路易莎·科拉多历时2年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民众个人与社会、政府的联系至关重要。
研究围绕生活满意度、政府和法律信任度、利他主义和公民身份等主题,调查了15个欧盟成员国的2万多人。结果发现,北欧国家“幸福指数”最高,南欧国家最低。
科拉多说,改革社会制度的国家更能满足民众的“幸福感”。“法国似乎一向安于现状,南欧国家的制度改革也很不到位,”她说,“美国在这方面起先锋作用,不断通过改革提高民众满意度。”
科拉多还说:“树立民众的共同目标和归属感也很重要。”
对策:信任支持 科拉多为政府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说:“政策制定者仅仅关注财富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是不够的。人们的幸福在一个相互支持和信任的社会里才更有可能实现。”
在接受科拉多调查的人中,64%的丹麦人表示信任议会,而在葡萄牙,这个数字只有19%。
科拉多由此总结说,如今欧洲民众不仅关注个人利益最大化,还考虑制度、环境等因素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公众满意度是个人、社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科拉多认为,“幸福指数”的驱动力是个人与社会、制度间的信任度。例如,政府廉洁的国家里,民众“幸福指数”就较高。
与此同时,科拉多还列出其他一些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社会凝聚力、福利政策、人口流动、就业状况、出生率、经济自由、贸易保护、税收政策等。(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