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历史上的极端温暖气候时期是不可能真正有冰存在的,但1月11日《科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最新研究论文却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供的有力证据显示,在9100万年前地球气候急剧变暖的时期,曾经存在大片浮冰,覆盖范围相当于如今地球冰河面积的一半。
这项成果为研究当前气候状况和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环境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研究人员考察了9100万年前、白垩纪极端温室气候时期沉积在海底的海洋微化石,并对其所提供的地球化学和海平面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当时发生的气候变暖事件曾使热带海水温度升高到了35—37摄氏度,比目前的海水温度高大约10摄氏度,并因此形成了剧烈的温室气候。
研究人员分别用两种不同的同位素技术研究这些微化石,并采集了白垩纪时期大型冰盖形成以及最终消融的地球化学数据。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海洋化学变化与冰盖的形成是一致的。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安德烈·波曼(AndreBornemann)由此得出结论,大约在2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一片相当于目前南极洲冰帽面积50—60%的冰盖。
“直到现在,普遍得到认同的看法是,大约3300万年前南极洲冰盖形成之前,地球极地地区没有大的冰河。”论文的另一作者、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古生物学家理查德·诺里斯(RichardNorris)说,“但这项研究表明,即使在白垩纪极端温室气候时期,冰的形成也未曾被阻断。”
研究人员说,他们尚不清楚存在于白垩纪时代的这块巨大的冰的具体位置及形成时间。但他们猜测,白垩纪时期自然气候的变化造成夏季异常凉爽,这块冰正是在气候循环的作用下在某些时段形成的,其位置可能就在现在南极洲冰盖下的高山上。
同之后的“冰室”气候时期相比,白垩纪极端温室气候时期的冰盖并不常见。荒谬的是,过去的温室气候可能反倒帮助了冰的形成,因为大气湿度增加,给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带来了更多降雪,研究人员说。
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俄罗斯以及美国新泽西州的科学家的映证。他们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白垩纪冰盖逐渐形成的同一时期,海平面下降了25米—40米。海平面下降意味着海水结冰了,反之,冰雪消融导致海平面升高。
海水结冰或海冰融化都对环境影响巨大,尤其表现在海平面上升以及全球循环模式改变等方面。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大气和海洋的暖化速度也越来越快,研究地球过去的气候状况对于预测地球的将来至关重要。(陈丹)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