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燕 前些日子,昌平果农兰晓华得罪人得罪“海”了!
一天几十通电话,都是找她要苹果的。
“没了!一个也没了!不信您自己上地里瞧瞧!”
可不是。苹果从去年10月20日起下树,还没到月底呢,全卖光了!不光是她家,全昌平2100万公斤苹果,八九天工夫,全部不出地头就被人“抢”了!
市场上各种苹果琳琅满目,便宜的恨不能2元钱1公斤,昌平苹果难道是“金苹果”?何以紧俏到如此地步?
不妨到昌平果园里转转,或许能找到答案。
科技点亮“金苹果”
冬日,走进兴寿镇桃林果园。
果园已经“净园”了。46岁的兰晓华正忙着给自家的15亩果树剪枝。只见她一手持剪,一手拿锯,“喀嚓喀嚓”,两手并举,一两米长的树杈说剪就剪,碗口粗的主枝说锯就锯。
嚯!照这么剪,一棵树得少结多少果子!
“就得让它少结果!不然谁也长不好!”兰晓华告诉记者,冬剪是果树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来年苹果的质量和产量,丝毫也不敢马虎!不止剪枝哪!每个苹果从开花到采摘,都要经过疏花、疏果、套袋、摘袋、转果、摘叶、铺膜等十几道工序!
每道工序又各有“说辞”:疏花、疏果,是给苹果做“计划生育”,这样留下来的苹果才能又大又有营养;套袋,是给苹果“美容”,防止果面被烈日灼伤,产生各种色斑;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是为了让苹果全方位接受光照,浑身上下都能变红……
兰晓华说,这叫标准化栽培管理。
这套精细栽培管理技术,最早由昌平区林业局从日本引进,而后由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给果农。
同样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了多年的化肥不使了,施肥就施有机肥。高残留的农药不打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效低毒农药和悬挂在枝头的“杀虫灯”。
因为精细化管理而增加的投入,政府样样有补贴。
去年,兰晓华家的15亩果园,亩产苹果仅2500公斤,可优质果率却到达了85%以上,平均每亩地收益近2万元!
如今,这套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已经在昌平区2.8万亩苹果园中推广。
政府为“金苹果”造势
苹果质量好,就可以坐等买家上门么?不行。酒好也怕巷子深。为给昌平苹果造势,从2001年起,昌平区林业局就带着昌平苹果频频出席各种展销会,让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面前“露脸”。
从2004年开始,昌平区政府每年金秋都要举办苹果采摘节。节日期间,区里拿出上百万元资金在媒体上为各大果园作宣传,引得市民纷至沓来。
前年的苹果节,昌平区还把分会场设在了景山公园。百余果农和市民面对面,以10元一个的高价当场卖掉3万公斤苹果不说,还各自散出去好几百张名片,轻轻松松给自家果园做了回广告。
这几年在京城颇为火热的奥运推荐果品评选活动,昌平区也没有落下,连续三年积极参与,富士、王林、桑砂三个主打品种均获得一等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就这样,在政府部门的强势推介下,昌平苹果的知名度、美誉度逐年上升。可另一方面,苹果产量却在短期内保持稳定。于是,有趣的现象发生了——
苹果的采摘期越来越短,从头几年的一个多月缩短到这两年的15天、10天。到去年,昌平区百余片果园里,无一例外都出现了“放抢”的局面。“为争两箱苹果,两拨人在我家地头都快打起来了!”回想起两个月前发生在自家果园里的那一幕,兰晓华咯咯直乐。
原本负责对果农所种的苹果保底收购的昌平区“鲜绿安”公司,去年把收购价从10元每公斤上调到12元,结果还是跟2006年一样:颗粒无收!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前几年还能收上点儿苹果,往欧洲、香港市场送。现在,想都甭想!
“金苹果”换来大市场
也许您会问,昌平苹果叫得这么响,怎么市场上压根儿也见不着呢?
是啊,2100万公斤苹果究竟是让谁给买走了呢?
不妨问问流村镇王家园村果农赵连祥。
赵连祥承包了50亩苹果园。园子虽大,可在地理位置上却一点儿也不占便宜。——位居昌平最西部的偏远山区,距离北京城区,少说也有百十公里!
这么远,谁来啊?可偏偏有那不怕远的。
去年10月下旬那几天,老赵家的园子里热闹极了,天天有自驾车的市民拖家带口来采摘。
那一个个少说有七八两重的富士苹果,小红灯笼似的挂在树上,红彤彤一片,看着就美。从树上摘下来,不用洗,擦擦就能往嘴里送,一咬,“嘎嘣”脆,还倍儿甜!
来采摘的人美了。最贵30元每公斤的价格都不嫌贵,敞开摘!自己摘的嫌不够,还央求园子里的工人帮着一起摘,好多带几箱回去让亲戚朋友们尝尝鲜!
更大宗的买卖在于集团采购。在苹果下树前一个多月,许多公司、单位的订购电话就打过来了。提前好几天,老赵就忙着雇人采摘、装箱,以保证货车到地头马上就能拉走。
市里几个高档果品配送公司的老总也来找老赵洽谈,“你有多少我收多少!”
到最后,连那最次等的苹果——譬如被雹子砸了,被鸟儿啄伤了果面的——也以五六元钱每公斤的价格被人“抢”走!
热闹的可不只赵连祥一家。
去年秋天,昌平区近百个观光果园几乎天天爆满,采摘游客达60万人次;果农坐地卖果,净挣1.1亿元!
今年,刚过了元旦,苹果还没见影儿呢,上百份定单已像雪片一样飞来。“北京的市场,只要东西好,不怕你贵,就怕你没有!”一位在农口工作多年的干部对此无限感慨。
这话,乍一听有点夸张。可细想想,门头沟樱桃沟的樱桃,平谷的反季节大桃,大兴的精品梨……这些价格绝对不菲的唯一性农产品在北京连年热销,不都是这个道理么?RJ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