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京《周末》专区 > 最新消息

从上海滩走出的“古典小生”

  从上海滩走出的“古典小生”

  前两年,随着格里高利·派克等老一代好莱坞电影演员的相继辞世,影迷们曾发出过“古典已死”的慨叹。而随着2007年岁末,孙道临的离开,也足以使我们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产生同样的悲哀。

  孙道临初涉影坛,是在1948年。他从北京远道而来上海,加盟了金山开办的清华影业公司,并在其导演的《大团圆》中扮演了“三弟”,一炮而红。这一年孙道临仅27岁,比起那些当时已在上海滩红得发紫、少有所成的大牌明星金焰、赵丹、陶金,包括金山,他的从影只能算大器晚成。

  年轻的孙道临一定没想到,若干年后,他已然与这些大明星齐名,被后人定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古典一派”。

  “古典一派”的滋生土壤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那是个中国电影的活跃年代。

  这群帅气潇洒的银幕绅士,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遐思和惆怅。

  那些潇洒帅气的银幕绅士

  他们,不属于任何传统的圈子,但是要形成自己新的圈子,他们却需要打破一些旧的圈子。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帮古典小生同时具有先锋艺术家的气质与拓荒者的精神。不管日后成为“影帝”还是“艺术家”,当年的他们,都有点离经叛道。

  首当其冲的是金焰。他1910年出生于现在的韩国首尔,父亲是做医生的,现在的首尔医科大学里还有金焰父亲的铜像。金焰出生那年,其父亲参与并领导了朝鲜的民族独立运动,受到日本殖民当局的通缉,只好全家从首尔来到东北的通化定居,并且加入了中国籍。

  原本被家人寄予厚望要成为医生的金焰,因为家里经济负担太重,只得只身到上海打拼。当时做演员不要本钱,他经人介绍进入了“民新”公司,从《木兰从军》《热血男儿》的群众演员开始了自己的戏剧生涯。

  1929年,金焰进入了“明星”公司,主演了孙瑜回国后拍摄的第二部影片《风流剑客》,当时他才19岁。第二年,他加入“联华”,孙瑜再度起用他在《野草闲花》中饰男主角。长相俊朗的金焰在影片中洒脱的演出令观众为之疯狂。1931年,金焰在主演了卜万苍的《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等影片后,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男明星。

  1932年5月1日,一张人们并不熟悉的报纸——《电声日报》发出了评选中国十大电影明星的广告。金焰以13157张选票当选影帝。这一年,金焰22岁。在旧上海的青年人当中,有些“离经叛道”的金焰无疑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偶像”。

  现在我们发现,在那张《电声日报》的影星候选名单中并没有赵丹的名字。其实在1932年,他刚刚演出了由田汉执导的话剧《C夫人画像》。

  赵丹比金焰小5岁,从小就是一个文艺积极分子。不过,当时赵丹最大爱好不是演戏,而是画画。直到进入中学,他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等组织“小小剧社”,开始了对演戏的尝试。

  后来,赵丹考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的是中国山水画。

  赵丹担任男主角的《C夫人画像》正是在其母校的校庆上演出的。当时,导演李萍倩等台下观看,对赵丹演技频频点头。他约赵丹先从客串演员做起,不签合同,报酬每月30银圆。

  17岁的赵丹,从美专毕业后,与明星公司签约,月薪50银圆,后来逐步增加为70银圆、100银圆……

  1936年和1937年,他一连拍摄了两部影片——《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那时,人们喜欢叫他“阿丹”,因为他在影片中所表现的也正是一些普通的上海本地的年轻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乐观向上,心地善良;他们渴望纯洁的爱情;他们也有自己青春的烦恼,以及对生活的种种离经叛道……喜欢赵丹的人一定记得他在《十字街头》里演唱的《春天里》——

  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在了我的破衣裳。

  没有吃来,没有穿。昼夜都在忙……

  当《十字街头》开始走红于全国的时候,赵丹参加了成立于1933年的中国旅行剧团,在那里,赵丹认识了陶金。

  陶金1916年1月22日出生于苏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陶伯年,曾任北洋军阀时代的教育部佥事。

  说实话,那时的电影观众对陶金是很生疏的,那时候他们所注意的艺人,主要是金焰、赵丹。

  1940年的“兰心”大戏院里,上映了一部《春寒》。这戏在当时冷静的艺坛上发出了离经叛道的吼声,观众热烈拥戴,报上好评连篇,于是《春寒》就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看过《春寒》的人们,都把陶金作为观后感的资料,他们向各面探听陶金的“来路”,可是谁知道他是戏剧界的老前辈,干这一行已经有十多年,就是发迹得比较晚一些。

  早在1936年,陶金初登影坛,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邵醉翁导演的《黄浦江边》、文逸民导演的《女同学》、高梨痕导演的《杨柳村》等三部电影。但陶金由于思想倾向进步,不愿继续为老板服务。

  1940年,陶金凭借着《春寒》的出色演出又回到了电影战线,参加由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周恩来任副部长)领导成立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从此,陶金的艺术生涯便以电影为主,话剧为辅。这时期他参加主演的电影有:《青年中国》《日本间谍》《胜利进行曲》《还我故乡》等。

  1945年抗战胜利,陶金在当时进步电影运动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参加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两部故事片的拍摄工作。他以朴素、细腻、自然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音乐家高礼彬和由积极抗战到走向腐化堕落的张忠良这两个艺术形象,受到观众的欢迎和珍视。

  在抗战胜利后大红大紫的,除了陶金,还有金山。但金山是用导演的方式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金山也是在十七八岁那年,只身来到上海谋求出路。他学画、学诗,业余参加文艺演出,曾一度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

  1935年,他与著名戏剧家章泯组织了东方剧社,同年,他又组织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陆续上演了《娜拉》和《钦差大臣》。金山在这两部戏中发挥了其表演才能,在《钦差大臣》公演后,他成为剧坛著名的反派小生,这无疑是当时“小生”当道的一种离经叛道。

  在1936年的《长恨歌》中,金山就是用这种离经叛道完成了一个玩弄少女的坏蛋形象,走红电影圈。

  1937年他主演了轰动全国的影片《夜半歌声》,他饰演的宋丹萍,富于激情,性格独特鲜明,赢得了知识青年的共鸣。

  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金山在“长制”编导了《松花江上》。影片公映后,金山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张瑞芳的精湛演技,使这部影片赢得了巨大声誉。

  1948年,金山开办了清华影业公司。

  孙道临正是在同年加盟了清华影业公司,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而后,他又主演了多部与自己气质相符的电影,如巴金的作品《家》、柔石的作品《早春二月》(扮演多愁善感的萧涧秋)。影评人盛赞:孙道临对萧涧秋的创作,是一种空前乃至绝后的艺术创新。

  1954年,《渡江侦察记》中孙道临扮演一位机智干练的李连长,而之后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孙道临再次扮演革命军人——李侠,当时孙道临回家,楼下玩耍的孩子们一看见他,就会学起剧中台词来,“同志们,永别了。”上世纪60年代,他被评为“22大明星”之一。

  孙道临最大的辉煌是78岁时执导电影《詹天佑》,他说:“《詹天佑》圆了自己70年的铁路梦。”这部电影从酝酿到面世,竟跨越了38个春秋。2001年,影片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如上这几位“古典一派”当家的小生,各自凭本事吃饭,各自构建了头顶的一片璀璨。

  当年,他们是幸运的。爱电影,就可以走进去,并没有什么“圈子”或者门户的排斥。他们只是一个劲地凭借演技、容貌、气质塑造出一个个儒雅而俊朗的形象。

  可这帮古典小生,几乎算得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人到中年,运动蜂起,等到两鬓全白又获第二春的时候,电影,已不再是没有圈子任由驰骋的疆场了。

  于是,年龄相近的他们在时光无情的冲刷中,相继带着未完成的心愿辞世而去。1980年赵丹癌症去世,1982年金山脑溢血病逝,1983年金焰病逝,1986年陶金病逝……而今天,孙道临以86岁高龄离开人世。

  原本“男香浮动,古典流传”的中国电影,失去了最后一位古典小生,终结了古典时代。

  金山的五段情缘

  金山,原名赵默,江苏一富商的儿子。幼年丧父,府上一朱姓管家先是与其母亲有染,随后不仅霸占家产,还染指金山的姐姐,并生出了私生子。17岁的金山就是从这样一个畸形的家庭中愤然出走,来到他今后能够辉煌的十里洋场上海滩,开始他一生的传奇。

  金山作为中国的话剧皇帝,他的演技和才华都是一流的。与其辉煌事业相对应,他的一段段恋情也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在《金山传》中,金山有据可查的第一个恋人是他刚到上海时的邻居易果岭,再后来就是同为名演员的王莹。

  1936年,上海滩演艺界爆发出一场大风波,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一个是王莹,一个是蓝苹(江青),他们争的就是《赛金花》的女主角。从事件的演变来看,当时金山坚定地站在了王莹一边,并带着王莹从业余剧人协会中拉出一支人马,宣布“独立”,成立了“四十年代剧社”。这个新剧社已暗中与金城大戏院签订合同,于1936年11月19日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演《赛金花》!

  蓝苹由于在争演《赛金花》女主角的纠纷中败北,并被各报竞相报道,从此恨透了王莹。1967年,王莹和丈夫谢和赓双双被投入监狱,1974年王莹屈死狱中。

  从《赛金花》之后,金山和王莹的合作更为紧密。张瑞芳在回忆录中写道:“金山和王莹随赴南洋演出的中国救亡剧团回国,在重庆文艺界引起一阵小小轰动。听说金山和王莹是一对恋人……”

  不过,金山和王莹的恋情很快走到了尽头,张瑞芳说:“后来又听说王莹与年轻的政府要员谢和庚(也是地下党员)一起去美国,金山失恋了。”

  此时的张瑞芳可能不知道,很快这个天皇巨星也将走入她的生活。

  1942年1月,郭沫若的剧本《屈原》杀青,与白杨、舒绣文、秦怡一起被誉为话剧“四大名旦”的张瑞芳和一干演员都到郭沫若的住处去听他读剧本,终于见到了金山,因为他才是郭沫若心目中的屈原形象,女主角婵娟由张瑞芳来演出。

  《屈原》公演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金山和张瑞芳又一起出演了巴金的名著《家》,金山演觉新,张瑞芳演瑞珏。两个月下来,张瑞芳和丈夫余克稷离婚,再过一段时间,金山和张瑞芳正式走到了一起。杜月笙是他们的证婚人。

  1950年初春,北京成立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不久,张瑞芳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调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演员,1953年金、张二人参加了苏联话剧《保尔·柯察金》的排练演出。这个剧的导演是孙维世。金山在剧中扮演保尔·柯察金,张瑞芳扮演冬妮娅。

  谁也想不到,在演出《保尔·柯察金》的时候,金山和导演孙维世相爱了,并和张瑞芳迅速办理了离婚手续。

  1950年10月14日,北京青年宫张灯结彩,金山和孙维世身着礼服在门口迎客。赵丹也特地从上海赶来,同时,张瑞芳飞向上海。

  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养女,邓颖超前往现场表示祝贺。

  几年后,抗美援朝期间,金山因“作风问题”被开除党籍,下放劳动。1967年底,金山因早年在上海滩与江青的那段恩怨被关押七年,后平反。1968年3月,孙维世也被江青加上“苏修特务”的罪名投入狱中。

  1975年,金山出狱时才知道,妻子7年前已与世长辞。

  为了更好地照顾金山,孙维世的妹妹孙新世一家都和金山住在一起,让失去妻子的金山晚年得到很多安慰。

  孙新世丈夫去世以后,金山给党组织写了封信,希望批准他跟孙新世结婚。1976年,50岁的孙新世与65岁的金山开始携手人生。1978年,金山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82年7月7日,他因脑溢血而与世长辞,终年71岁。

  金焰,两任妻子口中的完美男人

  金焰原名金德麟,生于朝鲜,长在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在与阮玲玉共同主演了《野草闲花》后,他健康俊朗的形象让影坛为之一振,也让所有油头粉面的奶油小生败下阵来。1933年,他在上海当选“电影皇帝”。

  成名后,金焰每天都收到成百上千封影迷来信,有些女影迷对他的迷恋到了痴狂的程度,然而金焰让所有的求爱者大失所望,因为他的心中早有了心爱的姑娘,那就是有着“野玫瑰”之称的王人美。

  金焰跟王人美相识在联华歌舞班,那时她只有17岁,而金焰20出头,双方年纪相当,又情趣相投,当他们走到一起时,被外人视为天造地设的一双璧人。

  1934年元旦,这对银幕上的金童玉女正式结为夫妇。

  1934年,王人美出演了标志她演艺生涯顶峰的《渔光曲》,正是这部电影使她乃至整个中国受到了世界影坛的关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为孤岛。日本人看上了“电影皇帝”,妄图利用他宣扬殖民思想。为躲避日本人的纠缠,夫妻二人逃离上海,开始了长达8年的流亡生活。

  在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两人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反映空军作战的影片《长空万里》。这部电影也成了他俩在银幕上的最后留念。

  此后,两人因工作关系长期分隔两地——金焰在成都参加了中华剧艺社,王人美则赴昆明加入了大鹏剧社。后来大鹏剧社解散,王人美又考入美军总部物资供应处昆明基地,做起了英文打字员。

  但就在抗战快要胜利的时候,因为时空的阻隔,“电影皇帝”和“野玫瑰”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金焰向王人美提出离婚,王人美平静地同意了。

  在王人美的回忆录中,金焰一直被她描述为心目中最完美的男人,即便是在几十年后,这一点也没变。

  1947年冬天,已经在话剧界声名鹊起的秦怡前往香港拍摄《海茫茫》,在那里认识了正值爱情空白期的金焰。此时的秦怡刚刚走出前一次失败婚姻的阴影,在合作过程中,两个人自然而然地恋爱了。36岁的金焰和24岁的秦怡举行了热闹而简单的婚礼,郭沫若担任证婚人。第二年,一个名叫金捷的男孩来到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后,秦怡继续在电影界闪耀星光,而以前的“电影皇帝”金焰演艺事业却日薄西山。秦怡第二次婚姻源自彼此爱慕。开始几年夫妇感情稳定,但后来两人渐渐发生情感错位。矛盾日益加剧,秦怡和金焰终于失去了往日热情。虽说在50年代曾有第三者插足他们的生活,但秦怡惟恐家庭矛盾四处传扬,影响事业进步,只把痛苦和屈辱全部埋在心头。

  1957年,金焰由于大量喝酒引起胃出血,身体每况愈下。1962年,金焰做完手术后却留下了综合性倾倒症,倒在了病床上,一病就是20多年。自此,金焰永远离开了银幕,而渐渐成为了终日卧床不起、苟延残喘的废人。秦怡望着熟悉却又陌生的丈夫,善良的本性使她再也不提“离婚”二字,而是更加细心地照料着他的日常起居。1983年,金焰旧病复发,奄奄一息。金焰即将离去时,突然微微睁开了双眼,呆呆望着妻子,随后便似乎了却心愿似地永久闭上了眼晴。尽管如此,秦怡依然把金焰称作“一个完美的男人”。

  金焰的两次婚姻在外人看来并不完美,但他却在两任妻子心中都留下了完美的形象。

  陶金,标准老实人的不了情

  凭借1947年《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走向演艺事业顶峰的著名影星陶金一直是圈内绯闻最少的一个。三四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穿西装,而陶金的西装是在旧货摊上买的。他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不喜欢出入交际场所,所以当时的媒体甚至送他“电影圈里标准老实人”美誉。就在这个老实人身上,却曾经发生过一段惊心动魄的情感纠葛,但陶金最后还是选择了对家庭的责任与忠诚,并将之恪守到生命最后一刻。

  1950年5月底,陶金在香港的“大光明”影业公司,执导一部根据内地四川某县发生的一起以叔父迫害亲侄女的新闻报道为素材改编而成的故事片《诗礼传家》。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陶金与该片的女主角李丽华,通过整个创作中的合作,在情感上产生出一种男女之间非常微妙的感情。

  尽管这样的爱恋是甜蜜的,但陶金却因此陷入痛苦的矛盾之中。大家都知道,早在1936年,年仅20岁的陶金就与话剧明星章曼苹结婚,而且大女儿已经14岁了。虽然,早在多年前在重庆演出的时候,陶金夫妇就因为家庭琐事不断争吵,一度在情感上出现了明显的裂痕,但当陶金在选择爱情还是家庭的时候,依然十分痛苦,只能疯狂地投入影视创作来麻痹自己。

  1951年2月,当陶金和“大光明”影业公司连人带厂集体重返上海时,他不得不开始正式面对妻子还是情人的选择题。

  其实,就在陶金离开香港的时候,已经跟李丽华有过一次共同商定,那就是在陶金与妻子履行解除婚姻的手续后,两人便可以正大光明地再续前缘。

  可是,当陶金向章曼苹郑重表白自己的态度时,妻子却坚决不同意。争吵,一次又一次,陶金精疲力尽。

  一天深夜,陶金突然看到好不容易才愿意和自己同睡一床的儿子的小脸蛋上,还分明挂着一抹未干的泪水,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妻子的争吵已经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也开始承受这种痛苦时,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很快,身在香港的李丽华突然收到了陶金写来的万言书信,她默默地接受了陶金的选择,不过,李丽华为此很长时间都没有走进内地。

  真是命运弄人!就在此时,当章曼苹感觉到与陶金的情分已尽,无可挽回时,就主动同意在两个人的离婚书上签名。可是,留意已决的陶金,接过离婚书马上撕个粉碎。

  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是妻子被打成“右派”还是自己变成“牛鬼蛇神”,陶金都坚定地与妻子站在一起,直到1986年9月28日下午5时40分,停止呼吸。

  尽管很多人对陶金与李丽华的不了情很是惋惜,但大家更对他的责任感与忠诚表示敬佩。

  赵丹:“一句谣传,害得我妻离子散。”

  近日,一部经过三年筹备、名为《赵丹》的央视大戏,终于在新疆开机。熟悉赵丹的人都知道,赵丹平生两次牢狱之灾的一次,就是在新疆受的。赵丹的婚姻生活也因新疆的牢狱之灾而发生巨变。

  1936年4月,西子湖畔,六和塔下,一场轰动中国电影界的集体婚礼在此举行:赵丹与叶露茜,蓝苹与唐纳,顾而已与杜小鹃,6位俊男靓女在塔前由爱国大律师沈钧儒证婚,大明星郑君里主持仪式。

  赵丹与叶露茜是一见钟情,彼时叶露茜尚是上海商业学校的一名学员,而赵丹已是名满上海滩的大明星。赵丹去上海商业学校业余剧团指导排戏,身为学校“校花”、表现活跃的叶露茜自然是赵丹最为关注的学生,当叶露茜第一次与自己着迷的影星赵丹进行零距离接触时,就深深地为他的气质和才华所吸引。此时,两颗年轻的正在激烈燃烧的心碰在一起,自然便成了一团烈火,从此二人相爱了。赵丹曾当众自豪地说:“我成了快乐王子,因为我拥有一个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女人。”

  婚后的赵丹与叶露茜十分恩爱。叶露茜第一次怀上孩子时,赵丹正忙于拍摄《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为了尽力支持丈夫,叶露茜甘愿放弃了自己的艺术事业。婚后叶露茜生育两个孩子,一个是长女赵青,另一个是儿子赵矛。

  1939年秋天,赵丹告别了妻子叶露茜与他的同伴从重庆出发来到新疆,准备在那里开辟新的戏剧事业。那时的新疆,为大军阀盛世才所把持。他哪里容得下赵丹等这批进步人士,于是将他逮捕入狱。为此,叶露茜长途跋涉到新疆,到处奔走,设法营救丈夫,不成,只好又回到重庆。

  1943年2月,传说赵丹被盛世才枪杀,叶露茜痛不欲生,并打算以身殉夫。还是在友人的多方劝阻下,考虑到赵丹的两个孩子,叶露茜才打消了轻生的念头。随后,叶露茜为了两个孩子的生存,与作家杜宣结婚。

  1945年的清明节前后,赵丹从新疆突然逃回了重庆。死里逃生的赵丹得知妻子已改嫁时,他没有埋怨叶露茜,只说了一句话:“一句谣传,害得我妻离子散。”

  1947年春天,赵丹在主演剧作家陈白尘的《幸福狂想曲》中的男主角吴志海时,与女主角张月华的扮演者黄宗英相识、相恋。1948年元旦,赵丹和黄宗英结为伉俪。此前黄宗英已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婚后,黄宗英生了三个男孩:赵橘、赵佐和赵劲。另外,还收养了周璇的两个儿子周民、周伟。加上赵青和赵矛,赵丹家一共有7个孩子。在这个多子女的大家庭里,作为作家、戏剧表演家的黄宗英不仅事业上有成,而且“作为一位母亲,无论是继母、养母还是生母,她都是一位好母亲”。1980年,赵丹去世后,黄宗英独自一个撑起了这个有7个子女的家。孩子们在黄宗英妈妈的培养下,个个事业有成。老年的黄宗英女士与著名翻译家冯亦代先生走到了一起,开始她幸福的晚年生活。

(责任编辑:王伟)
[我来说两句(1闁哄鎷�)]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来说两句 (1闁哄鎷�)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金焰 | 孙道临 | 金山 | 孙瑜 | 赵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