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货物将从铁路运往德国
俄罗斯货车穿越满洲里国门
(中国广播网供图)
18天环绕半个地球
日前,首列北京至汉堡的国际集装箱列车从北京大红门车站启程。该车由49节车厢组成,共装运98个标准集装箱。运行线路途经中国、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线路长达9780公里,历时18天。中国铁路方面负责列车的开行,这是欧亚国家在国际集装箱货运领域相互合作的成果。
在这辆满载着电子产品、服装、鞋的列车到达汉堡后,来自途经六国的专家将对这次运行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中国铁路货物运输部负责人郑明理表示,希望在一年之内中德间的这条线路可以正常通车。
鉴于亚洲的经济蓬勃发展和俄罗斯的崛起,欧亚铁路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
开辟中欧贸易新通道
中欧之间的经贸往来近年日益活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每年欧洲和亚洲间的贸易额达到6000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9000亿美元。目前,中欧之间的货运主要通过公路、海运进行。公路运输价格昂贵,海运为时较长,且许多港口吞吐量已经饱和,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扩建。
此前,亚欧之间已有两条铁路通道,一条是“第一亚欧大陆桥”,从俄罗斯东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通往荷兰鹿特丹港;另一条“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据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介绍,“新亚欧大陆桥”由于途经的部分中亚国家政局不稳,目前运行并不通畅,需要寻找一条新的通道。新的欧亚铁路就是这条急需的新通道。
潜力无限的“欧亚轴”
北京—汉堡国际集装箱示范列车由中国铁路组织开行、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全程代理,列车的开行得到了沿途各国政府和铁路部门的支持。该列车的开行,将为沿途各国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的国际集装箱联运服务,是中国铁路与沿途国家铁路务实合作的最新成果。
发车仪式结束后,中国、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六国铁路官员在铁道部举行会晤,就搞好欧亚铁路集装箱运输达成了共识。各方指出,集装箱运输在运送期限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将积极采取措施,压缩在口岸站停留时间,提高集装箱列车运行速度。
德意志联邦铁路股份公司董事长梅多恩说:“这条线路对未来贸易流量的意义是重大的。”德国铁路物流部主席诺贝特·本泽尔说:“我们的目标是运输时间达到15到18天,这比海路快一倍左右。”
(综合《人民铁道报》、《经济观察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