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毕业生是否太多了?首都经贸大学杨河清教授对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过深入调研,认为我国大学生数量还远远不够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河清教授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他对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于2007年10月份完成,调查对象涉及到近百所大学的毕业生,包括在外地上学回北京就业的京籍大学生,还有近百家在京的用人单位,发放1700份问卷,访谈了18家企业、80名大学毕业生。
企业对大学生满意度为50%岗位空缺和失业共存现象严重杨河清教授很直率地说:当前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相当的严重,主要是结构性问题,是暂时的困难。
杨河清教授讲,北京人才的总量和人才的竞争力一直保持着全国的领先地位。这种高度的人才聚集,对北京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北京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形成了一定压力。在外地劳动力市场中优势明显的大学毕业生,在北京地区就业就面临着相当激烈的竞争。
杨河清教授分析,北京2002年有7.7万大学生毕业,2007年有20.3万,增长163%,而同期的GDP增长是81%,比全国的增速高,大学生就业率也应好一些。
杨河清教授统计过503家企业对已招聘的大学毕业生满意度,满意和一般满意两项加在一起是50%,非常的不满意以及不太满意或者说无所谓,也是50%。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有比较高的期待,但实际上大学生还做不到。6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的应用率不足40%,反映出大学在专业设置、能力的培养、课堂知识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30%的被调查的大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很远,还有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比较陈旧。
杨河清教授特别介绍了就业问题上的一个现象:岗位空缺和失业共存,即U-V状态。U(UNEMPLORMENT)叫做失业,V(VACANCESE)就是岗位空缺,二者同在就形成了U-V状态。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U-V现象: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却频频出现技能人才荒现象。比如目前我国有技术工人7000余万人,高级工比例仅为6%。发达国家比例正好相反,那里的大学生做高级技工是十分正常、平常的事。
第三产业是就业主要渠道北京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剧增杨教授认为,北京地区的经济增长从1996年到2004年基本是比较平稳的过程,2004年,劳动力增长率开始高于经济增长率。第二产业、第一产业都在萎缩,第三产业显著增加,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大学生仍是作为高端劳动力市场中的基本人才来培养,他们所学专业和就业面就是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当中的一部分行业。
杨河清教授的调查结果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总量最少,对本科生的需求总量最大。2007年,北京市对大专生也就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全国大学生年均需增500万 北京有4年的超前时间差 杨河清教授用一组数字说明,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看,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还远远不够。2005年的1%人口调查显示,我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仅占5.18%,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到20%以上。
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收入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收入水平;中上水平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大专以上的人才占总人口比例一般是10%左右。杨河清教授说,参照这样一个百分比,按照9%粗略地计算,我国2020年大专以上的人才绝对数应该是1.26亿人,需增加6000万。也就是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500万左右大专以上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而2007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是510万。《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称:2010年我国专技人才缺口2000万人。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数量远远不足。
杨河清教授的课题组专门对未来5年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做了一个预测。2008年,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类大学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量是13.1万;到了2012年是23.7万。2007年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20.4万,就是2011年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这意味着,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和市场的实际需要,有4年的超前时间差。也就是说,当前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可以在未来几年能够得到较大的缓解。
就业困难在发达国家不新鲜应借鉴其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新鲜。杨教授举例,1983年,美国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3%,教育为24%,文科为38%。日本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的“博士浪人”也不在少数。
杨河清教授说,其他国家指导大学生就业的一些好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借鉴。比如,美国的高校有非常充分的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来改变专业和课程设置,而我们高校的专业设置包括课程、以及课程所讲的内容,和市场的脱节很严重。
国外的很多大学全程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年,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的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也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等等。我国大学这几年也引入了一些,但差距还很大。杨河清教授还举例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的要求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编撰《岗位需求手册》,美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而我们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由北京市人事局主办,北京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会和大学生杂志社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大学生就业论坛上,杨河清教授和袁岳董事长的发言引人关注。本刊现场采访后由李冉冉整理。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