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根据大会秘书处的报告,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有代表635名,出席今天上午会议的代表620名,符合法定人数,现在我宣布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今天在大会主席台就坐的有大会主席团全体成员,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浙江大学、省武警总队及有关方面的部分同志和部分老同志,列席今天会议的有部分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省政府组成人员,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部分市县人大常委会、政府负责人,以及各社区的市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共220人。
出席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列席了今天上午的大会。省部所属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兄弟省区市驻浙江办事处负责人到会听取报告。100名社会各界人士应邀旁听本次会议。现在,请吕祖善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大家欢迎。
[吕祖善]: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浙江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执行十届人大历次会议作出的各项决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800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8640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由16978元增加到37130元,年均增长12.7%。需求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投资保持适度增长,“五大百亿”工程如期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由0.72%提高到1.52%,专利授权量增长3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财政总收入由1167亿元增加到324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567亿元增加到1650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2.5%。“十五”计划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坚持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统一起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16元增加到205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940元增加到8265元,年均实际增长9.8%和7.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5234亿元增加到11161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21.1平方米增加到26.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49.5平方米增加到57平方米。建立健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相衔接的大社保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下降,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困难群众价格上涨补贴、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等制度。各级财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由110亿元增加到301亿元,增长1.7倍。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累计下山搬迁12.5万户、43.8万人,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大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制逐步健全,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加快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市场加速发展,“信用浙江”建设取得新成效。投资、科技、金融等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境外投资连创新高,进出口总额由420亿美元增加到1768亿美元,其中出口由294亿美元增加到1283亿美元,均实现翻两番;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7倍和7.7倍;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1亿美元,年均增长26.8%。全面加强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好援藏援疆和对口帮扶工作,形成“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互动的新格局。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整体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城市化率由51.9%提高到57.2%,城市和中心镇集聚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各级财政“三农”投入由179亿元增加到496亿元,增长1.8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6.2%,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8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7%,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6%,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放心店实现全覆盖,833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累计完成环境整治村10303个、示范村1181个。加大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省财政对欠发达及海岛地区累计转移支付513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8倍,欠发达地区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和改造铁路600公里,新增和拓宽高速公路1566公里,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2.6亿吨,新增空港吞吐能力866万人次,新增6000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容量2482万千瓦,新建500千伏输变电线路2288公里,电力供求矛盾基本解决,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积极创建生态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扎实推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0.91吨标准煤下降到0.83吨标准煤,工业重复用水率由32%提高到58%,累计盘活存量土地34万亩,新建标准农田671万亩。各级财政累计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482亿元,比前五年增长2.2倍。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深入开展,在全国率先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地表水三类以上水质监测断面比例达到67.2%,社区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标准天数均超过85.9%,分别比2004年末提高15.1和18.8个百分点。环境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控制,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800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8640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由16978元增加到37130元,年均增长12.7%。需求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投资保持适度增长,“五大百亿”工程如期完成。
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加强。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完善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实行省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重点建议、政协重点提案和听取意见制度。加强政府立法,先后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法规议案37件,制定和修改政府规章89件。加强对城乡区域发展、产业优化布局和资源要素保障等规划引导,制定实施一系列重大规划。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体制,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大幅削减,政务公开取得明显进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县级政府扩权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年、企业服务年等活动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
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抓保障促发展、抓调整促转变、抓统筹促和谐、抓改革促活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7.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5%和4.6%;财政总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2%;新增城镇就业73.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1‰。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标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为民办实事的十方面任务如期完成。
一年来,我们针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切实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和公共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积极构建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实施“958”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鼓励和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二是切实加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严格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十百千节能行动和循环经济“991”行动,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淘汰一批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探索和推行节地节水节材措施。基本完成“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开展钱塘江流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试点。三是切实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和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强农兴农工程,加强对粮食和生猪生产的扶持,培育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乡村康庄公路、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等工程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进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和百亿帮扶致富工程建设,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推动欠发达地区和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四是切实加快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成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和职业教育“六项行动”阶段性目标,扩大扶贫助学政策覆盖面,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开展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帮扶,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加强农民工参保工作,加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廉租住房制度,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开展“种文化”和送文化活动。加强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全省新增财力的70.3%用于改善民生,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不寻常的五年。五年来,我们遭遇突如其来的非典等疫情,经受较为频繁的强台风等自然灾害,面对日益加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在挑战面前,浙江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谱写了富民强省的新篇章,全省经济社会开始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无论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全省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一定能够排除艰难险阻,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过去五年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领域辛勤劳动的全省人民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浙各单位,向关心和支持浙江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过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要素制约问题还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增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的任务艰巨,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居民住房、食品药品、公共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政府工作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差距,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需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现象仍然不少,消极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比较严重。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五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经过改革开放29年的持续发展,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接近5000美元,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生产要素加快流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特别是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日益增多,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与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相互交织,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更为迫切。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切实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加快构建和谐浙江、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的实践经验,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加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创业潜能,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以改革开放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创业创新为浙江发展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要始终坚持又好又快,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要在以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努力使浙江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宽裕的省份。
围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注重原始创新,突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扎实推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进一步探索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进民营经济新飞跃,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制,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探索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外贸增长方式、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提高浙江国际化程度,构筑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经济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5000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确保“十一五”期末下降20%和削减15%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上取得重大进展。着眼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全面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切实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三带三圈一群两区”发展布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加快构建杭州、宁波、温州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推动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培育中心镇。着眼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健全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完善收入再分配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促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着眼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着眼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促使城乡劳动力尤其是困难群众更好地就业。着眼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率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着眼构建更加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经过五年的努力,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上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工作,广泛深入地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发扬浙江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赋予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创业创新的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构建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增强浙江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和创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城乡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建设和谐文化,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培育文明风尚。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文化发展格局,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资源优化配置、运行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城乡居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构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上取得重大进展。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做到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打击犯罪活动。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现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经过五年的努力,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人民享有更充分的民主权利。
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政府必须把主要着力点放在改善发展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上。今后五年,要充分运用和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研究采取有力举措,部署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
——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人才,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一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为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千亿基础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建设,重点构建比较健全的区域能源支撑、综合交通运输、水资源保障、信息传输和抗灾减灾网络,加快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组织实施一批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组织实施一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产业竞争新优势。
——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全面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节水节材工作,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基本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使全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居全国领先水平。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和方式,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完善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制度和就业援助制度,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生产经营帮扶、下山异地脱贫和转移就业服务,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调整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力争基本消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乡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形成低收入群众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实施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利救济机制,确保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劳动权、教育权等各项权利得到依法维护,群众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类经济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治安等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严厉打击,全省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浙江,努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三、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做好今年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6%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2%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制定和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抓好国家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鼓励企业加强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设“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继续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支持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力度,强化自主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加大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鼓励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人才,改革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制度,完善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政策,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努力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水平,大力推进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建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实施“958”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着力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工作机制,制定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物流、软件、创意、会展、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空港经济。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旅游、通信、文化、健身、休闲等消费,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结合城市群规划建设,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实施港航强省建设规划,加快完善港口布局,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研究组建全省港口联盟,健全集疏运体系。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标准渔港建设,积极发展临港型产业、现代渔业和海洋新兴产业。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落实粮食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在稳定播种面积基础上主攻粮食单产,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强以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实行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促使绿色安全等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重点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道路交通、治污保洁等问题,加强电网、通信、广播电视和商贸流通等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开展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和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巩固和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增量也要明显高于上年,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完善和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严格执行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十百千节能行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制定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方案,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启动“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狠抓流域水污染等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加快太湖流域城镇及钱塘江流域临江城镇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抓紧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大气、土壤、近海和辐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完成全省污染源普查任务。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重点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建设,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新机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科学有序推进滩涂围垦和低丘缓坡开发,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和“零增地技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使节约环保成为每个企业、单位和家庭的自觉行为。
(五)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完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支持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项目建设,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经济。继续实施山海协作工程,重点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等领域开展合作与帮扶,健全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交流任职制度,促进欠发达地区人口内聚外迁、合理流动。扩大江河源头地区生态保护财政专项补助试点,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大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海岛和贫困山区扶贫开发力度。以欠发达地区为重点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面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抓好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高山远山村等农户下山搬迁,采取扶贫小额信贷、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救助等措施,进一步使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深入实施“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突出抓好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项目。加快高标准铁路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航空枢纽港等规划和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提高干线公路通畅水平和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推进重点电源和天然气项目建设,健全石油、煤炭等能源储运体系,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加快浙东、浙北等引水项目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完善通信网络、“数字城市”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强防汛防台、城市防洪排涝等设施建设和管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在建项目协调服务,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统筹推进重要领域改革攻坚,抓好一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引导民营企业推进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打造“浙商”品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资产重组和股权结构优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与监督机制。积极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加强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健全对外开放服务平台,提升开发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发展水平,推进保税港区、“区港联动”等规划和建设,发挥国际贸易会展功能,完善大通关体系。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培育国家级出口基地,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和大宗资源产品。健全对外贸易、产业损害等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深化选商引资、“以民引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鼓励民营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积极创建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强外事、侨务工作。围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市场准入、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深化与沪苏合作。做好参与上海世博会相关工作。促进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互动发展,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继续深化与港澳台的合作和交流。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义务教育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制定落实化解义务教育债务的措施。研究制定农村教师队伍的激励政策,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健全扶贫助学体系,落实和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研究制定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抓好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做好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各项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实行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九)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帮扶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援助,开展对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的就业服务。研究制定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进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企业工资支付。以“五费合征”为抓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夯实缴费基数,规范调整参保政策,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有条件的地方稳步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确保所有市县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城镇部分破产、关闭企业未参保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研究制定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家庭扶助政策。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实施农村住房解困工程,完善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推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积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加强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工作。抓好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市场格调控监管,严格控制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调整,对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适时进行价格干预,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努力保持重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完善和落实低收入群众价格补贴办法。实施强塘固房工程,重点抓好海塘、江塘、山塘和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强灾害频发地区民房的安全管理。研究制定重点市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切实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以食品药品为重点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村小作坊、小餐饮等“十小”企业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抓好“多员合一”的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建设。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强化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完善人民调解机制。总结推广外来人员居住证制度试点经验,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加强军事设施保护。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切实做好军人退役和转业安置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新的一年,在全面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为民办实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在就业方面,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二是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职工最低工资、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对4万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免费助听助行助明,对贫困持证重度残疾人给予全额低保补助金。三是在医疗保障方面,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万,新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0万,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0万;省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贴标准提高一倍,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贴标准增加50%,所有市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达到100元以上;提高参合农民和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标准,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实行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对农村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和老交通员每年补助500元医疗费。四是在住房保障方面,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万户以上,新开工经济适用房3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6万户。五是在教育方面,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免除符合入学条件的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将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450元和300元。六是在扶贫方面,将欠发达地区下山搬迁农户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5600元,帮扶5万人异地脱贫;将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5元,对林业生产经营者全额返还育林基金和更新改造资金。七是在村庄建设方面,完成3000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力争两年内在全国率先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其中今年解决28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130万;改建通村公路3500公里;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2000公里。八是在基层文化方面,组织1.5万场戏、12万场电影、100万册图书到农村;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对城乡低保家庭全面减免初装费。九是在污染防治方面,基本建成100个重点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0万吨,新增城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500吨。十是在公共安全方面,力争三年内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类坝水库和重点小型二类坝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其中今年完成200座水库除险加固;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继续保持零增长,力争有所下降。
各位代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政府必须切实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一是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将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二是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制度,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继续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努力提高审批效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切实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总结推广县级政府扩权改革试点经验。三是着力推进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规范执法程序,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健全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层级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四是着力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牢记“两个务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财政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使用、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反行政纪律的案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建设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是5000万浙江人民的殷切期盼,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十分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埋头苦干,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为谱写浙江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主持人]:各位代表,方才大会听取了吕祖善同志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这是大会要重点审查的一个报告,根据大会的日程,关于浙江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即《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浙江省2007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即《2008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已印发给会议,请按照会议的日程安排,一并予以审查。下午,各代表团要组织好讨论。今天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现在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