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月16日电(记者原碧霞)山西省政协委员李继红在对基层文化工作进行调查后发现,尽管让农民多读书、读好书已成全社会共识,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农村图书室“名存实亡”。
李继红在山西部分农村调研时了解到,随着各地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日益重视,部分富裕村庄已建立了图书室,但较多村庄仍是空白,就是已建立起来的农村图书室在建设和管理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农村图书室“名存实亡”的现象比较严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村图书室的藏书数量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借阅所需,而且很多图书都已陈旧;二是过期的杂志多,内容单一,尤其是一些不适合农民阅读的理论书籍,农民不爱看也看不懂;三是真正为农民着想,适合农民提高文化素养、更新科技知识的图书太少;还有不少农村图书室常年“铁将军”把门,村民想借书却借不到,图书室徒有虚名,成为一种摆设。
为让农民多读书、读好书,加强农村村级图书馆(室)建设,李继红建议:
首先应建立村级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如可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划出一笔资金用于图书室的建设。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农村文化建设体制,通过市场化的方法,积极倡导个人投资办“租书屋”式的图书室。
其次,为农村培养一批图书管理人员,加强农村图书室的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避免图书丢失或损坏。
第三,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经常化或定期化,并把活动“大篷车”开进村组,让农民可就近买到适合自己看的和与时代同步的好书,享受到“上门服务”的便利。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