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足球队队员在赛场上激烈争夺 |
吃素的和尚,踢球不是吃素的
重庆华岩寺有支僧人足球队
北京奥运开幕、男足再次冲击世界杯——2008年,体育将更深刻地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放在几年前,恐怕你很难想象,深居寺庙之内的和尚也会成为运动“发烧友”。在重庆市郊九龙坡的华岩寺,就有这样一支僧人足球队。
读书诵经空隙
见缝插针练球
2006年4月19日,在华岩寺年轻方丈道坚法师的倡议下,中国首支僧人足球队宣告成立。
无论是场地还是时间,“少林足球”的条件都不被人看好。佛学院没有专门的草坪做球场,队员们只能在宿舍楼前一个40平方米左右的水泥坪上练脚。踢了一年多足球,居然连个像样的球门都没有,除了偶尔出去比赛,大部分时间他们只能摆两块转头“意思意思”。
修行,不苦不行。看看学生们一天的日程安排,你会体会很深。清晨4时半听铃声起床参加早殿,一天的课程到傍晚5时半结束,晚上7时又得诵经和晚自习,中午和下午仅各有两小时的休息时间,还包括吃饭在内。
喜欢足球的他们,往往就是在下午下课后见缝插针踢上几脚,并乐此不疲。“毕业的学生走了,明年又会有新生加入进来,球队会一直存在。”教务长庆喜法师肯定地说。
一日三餐吃素
生活至简至朴
好客的法师带记者到餐厅吃午饭,菜摆上桌后,记者傻了眼:冷菜是“风味凤爪”、“白切牛肚”,热菜有“酸菜鱼”、“回锅肉”、“毛血旺”……在重庆,这样的家常菜遍地都是,难道寺庙里也能吃到?
看出了记者的顾虑,教务处训导主任志学法师笑呵呵地介绍道:“别怕,所有菜都是素的。你看,这凤爪是豆制品,这酸菜鱼中的‘鱼’就是大面团,回锅肉不就是豆腐块嘛。”
即便这样全素的“满汉全席”,队员们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一回。“的确很少,要是重要的比赛踢赢了,或许还会这样奖励一下。”年仅18岁的德林法师告诉记者。放在平常,他们的早餐就是一碗稀饭加两三个馒头,午饭是清淡的几个素菜,晚饭最简单,往往就是中午吃剩的。
在僧人的一间寮房(宿舍)中,记者发现床头挂着一个可爱的玩具,那是一头毛茸茸的小绵羊。有相熟的同学叫起德勇法师,竟用了一个颇为俏皮的称呼“阿勇”。而一个上了点年纪、又恰好有些秃顶的队友,则被称为“齐达内”——他们,其实也很朝气蓬勃。
僧人慈悲为怀
踢球避免伤人
球队成立之后,曾参加过几次大型比赛,比如去年重庆市的茵宝杯5人足球赛。谈起战绩,门将德勇法师不好意思地说:“一般般,也就是输赢各半吧。”但对于一支条件如此之差的业余球队来说,已经算非常不错。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和尚吃素,但踢起球来可不是吃素的。”
僧人玩球,自有特殊之处。足球本是一项竞争性极强的运动,但在这里却“变味”了。“我们必须处处以慈悲为怀,所以很激烈的对抗不允许有。”庆喜法师表示。所以,你也就不难理解,踢了一年多的比赛,球队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受过伤。“我们强调整体观念,不突出个人。”
每次球赛,佛学院都是“举全寺之力”,倾巢而出。男众部的僧人上场比赛,女众部的便齐刷刷坐上看台,当起啦啦队。70多人的队伍,在哪里都是一道风景。
佛门本该是清静之地,华岩寺这支球队一出现,便冒出很多不同声音。队中前锋德清法师诚恳地说:“僧人踢球的确到现在还有争议,但社会在发展,其实运动也能体现出家人的积极性,我们要让人知道,僧人一样对生活充满热情。”
行悲法师算得上一个“球痴”,几乎每天都要坚持训练,每期的《体坛周报》都要买来研究。“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感觉也没什么劲。足球是我一辈子的爱好,我这一生都不会放弃。”
相对封闭的环境,锁不住他们心中的梦想。“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真的很想去首都看看。不过票价对我们来说太贵了,恐怕是没办法。”
球员全是文僧
并无超人功夫
人们喜欢用“少林足球”来形容这群僧人,似乎他们每个人都如那部同名电影中一样神勇。而等你走近他们时才会惊讶地发现,想象与现实的差别,竟如此之大。
过人时来一个“凌波微步”,射门时使一记“铁头功”,扑救时亮一招“铁砂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少林足球”就应该这样。似乎不会“金刚经”“易筋经”,就不能算是和尚踢球。甚至有人还会把那些虚构的其他门派武功,也一并划归其门下。
“的确很多人这么想,我记得有人就问过我,你会轻功吗?会飞檐走壁吗?那样跑起来应该很快吧?弄得我哭笑不得。”德勇法师乐呵呵地跟记者说,“其实我们就是普通人,哪里会什么功夫。”
佛学院里也有两三个武僧,可惜的是,这些会武的高手,从不喜欢在人面前显山露水。于是,来踢球的成了清一色文僧,他们中很多人可以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
如今,僧人们会向那些问他们功夫如何的人开玩笑:“您是不是《少林足球》看多了呢?”
青菜难敌牛排
比赛功亏一篑
即便不会武功,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力应该比一般人要好很多吧?事实上,恰好相反。
佛学院的二十几名队员几乎都是文弱书生,看上去一个比一个瘦。到比赛时,体力成为他们最大的问题。“这没办法,人家吃的是牛肉大排,我们天天吃青菜萝卜。”训导主任志学法师打了个比方,“就好像打仗的时候,拿小米加步枪去打飞机大炮。”
佛门吃素,要参加对抗激烈的足球运动,营养可能难以跟上。去年参加重庆市的茵宝杯五人制足球赛,球队一路踢进了业余组的半决赛,最后却功亏一篑。原因是那一天他们接连踢了3场球,体力实在吃不消,差点全员瘫倒在地。
按摩、足浴、运动型饮料离他们是那样的遥远,配备队医更加是一个奢望。德林法师大大咧咧地说:“想恢复体力?踢完球洗个澡,蒙头睡上一觉就已经很舒服了。”
不过,他们中没有人认为身体素质和体力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跑100米的世界冠军,不一定能踢好足球,是不是?”
【记者手记】
和尚也时尚
“要是连英语和电脑都不会,怎么能跟得上时代发展?”介绍课程时,训导主任志学法师这样反问了一句。
“现在我们实行‘无纸化’管理,将来要推行电脑教学,黑板都不用。”走进图书馆,教务长庆喜法师一脸自豪地说。
“我是个‘菜鸟’。”去问一个队员会不会用电脑,受到“轻视”的他这样幽默地将我一军。
“他是我们论坛最著名的版主之一。”打开华岩寺创办的“中国佛网”,旁边有人介绍门将德勇法师。
“留个QQ号码吧,以后我们还能在网上多聊聊。”采访结束即将离开之前,前锋德清法师热情地发出邀请。
的确,让人意外的太多太多。除了佛学,课表上还能见到英语、古代汉语、中国史和书法。更牛的是,他们上电脑课居然要学网页制作,甚至专业性颇高的flash动画制作。信息部图书馆的书架上,接近一半的书籍与佛教经典无关,记者甚至在里面看到了一套古典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僧人们的手机普及率达到90%以上,还有人买了笔记本电脑,寝室里就能无线上网。
如果你认为,出家为僧后,一天到晚除了打坐就是念经,来到这里后,你会大跌眼镜。走进这些“80后”僧人的生活,一切都是那样新鲜。所闻所见,会时时撞击你的鼓膜,刺激你的瞳孔。宁静与活泼,古典与现代,如此和谐统一。 特约记者 关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