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内地经营成本高涨,加上亚洲生产基地崛起,澳门厂商空间日渐收窄。有厂商表示,随着内地政策变化,做加工贸易相当困难,已有厂商收缩澳门生产线,将接来订单外判给亚洲国家,转型做中介,拓大发展空间。
有制衣厂表示,澳门不少公司把接到的外国订单外判到其它地方,澳门生产线收缩了2/3,剩余1/3。
过去,澳门产地毛纺成衣可外发内地加工,回澳处理部分工序后再出口。随着内地新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出台,一直享受的税务优惠已荡然无存,生产优势明显下降。尤其去年下半年起,内地原料供货商要求以人民币结算,汇率高涨已令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有澳门厂商表示,澳门经营成本不适合工业,早已开始转型,将订单外判到巴基斯坦,更把生产线卖到当地。外判订单后,澳商担当技术顾问,把从美国寄来的纸样转交巴国厂家生产,并由买家派公证行到当地验货,虽然只能赚取一些技术指导费,但不用再承担生产风险。
如今的经营模式好比当初内地市场刚开放,外国买家仍需要透过澳门公司作中介。他日亚洲国家新兴生产基地日渐成熟,毋须澳门公司转介时,又需要转型。
事实上,珠三角也面临转型或迁离问题,因当地人力资源太过紧张,鼓励政策消失后,逼使厂商要适应新环境,不少澳商开始西移到长三角投资,当地工人稳定、又有土地优惠,长三角一带渐成轻工业区。不过,距离较远,澳商是否适应又是一个问题。
有的厂商已搬往越南,该国也是一个选择点,不过,越南已加入世贸组织,相信过2年也会出台类似于内地的劳动合同法,也会加重经营成本。
有厂商预料,今年继续受汇率、新法实施影响,将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