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青铜时代模具
本报讯 考察过晋江市深沪镇坑边村颜厝东北侧的庵山遗址后,两名美国考古专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古晋江人是太平洋土著的祖先(详见本报2007年7月27日报道)。如今,庵山遗址2007年发掘已经结束,进入了室内整理研究阶段。昨天,记者从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本次发掘过程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石范”。
在庵山遗址内的石范被发现前,福建境内已发现的青铜器,普遍被认为不是当地制作而是从外传入的,理由就是没有发现制作的工具。如今石范这一重要遗物的发现,足可证明福建境内青铜时代的古人,已具备制造青铜器的能力。
所谓石范,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石质的模具(见题头图)。据介绍,古人制作青铜器,不是拿一个铜块烧红敲打,而是将几种金属按照一定比例混和,先烧熔化,再把熔化的液体倒入固定的模具(石范)内,冷却后再把模具打开,一件青铜器基本做好了。
福建博物院研究员范雪春说,庵山遗址是我省目前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的沙丘兼贝丘类型的聚落遗址,同时也是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该时期沙丘遗址,推测其原有面积约20万平方米。从遗址不同地层、遗迹单位出土的2件石范残片,在我省第一次发现,填补了我省青铜时代冶铸史考古的空白,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青铜时代冶铸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遗址出土了完整的贝壳以及鱼骨、兽骨、陶器、陶片、打制石制品、陶纺轮、陶塑残件等。陶片中可分辨的器形有釜、甗、罐、豆、支座;纹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叶脉纹、曲折纹、栅篱纹、席纹和素面纹等;纺织工具有陶纺轮;打制石制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片、断块、碎块等;加工工具有陶拍、石砧、砺石与凹石等;铸造青铜器的工具有石范;装饰品有玉玦和石玦等;骨器有骨锥。 本报记者 李熙慧
(感谢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