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一些企业热衷于开发高利润高回报的大户型高档住房,更有少数企业违规开发,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囤积土地、捂盘销售等手段哄抬房价。他强调,“一些企业的经营人员公开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群众意见很大,影响到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和谐。
”
的确,开发 商的一些激烈言辞常常引起公众的不满,但是,让开发商Shut up(闭嘴)可能有害无益。
首先,开发商为什么经常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公众要获取相关信息一般情况下有三种渠道可以选择:一是政府有关部门,二是相关房地产研究机构,三是开发商。众所周知,有关部门的信息公开目前还远不到位,同时,相关房地产研究机构大都是开发商提供资金赞助或直接组建的,真正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机构少之又少,公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就只剩下了开发商。而媒体翻来覆去采访的就是那几个熟悉的开发商,一口气把他们炒成明星,有的开发商由于经常露脸甚至开始接广告,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倘若政府有关部门信息公开到位,开发商还拥有如此之大的发言权吗?即便他们愿意说,老百姓恐怕还不一定爱听,听了也不一定信。
其次,必须要明确的是,真正令民众不满的并非开发商的言论,而是囤积居奇、哄抬房价等不法行为,如果有关部门对这类行为严加打击和惩罚,严格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促使房价的理性回归,开发商即使说几句偏激的话,老百姓又有谁跟他去计较?而且,开发商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往往与个别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官员的同样不负责任的言论遥相呼应。每当中央调控政策出台,就有一些官员公开发表不同意见,甚至采取对抗行为,导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这些地方不能贯彻执行。只有正视问题存在的根源,我们才能走出情绪的宣泄而找到解决问题之道。
另外,“一些企业热衷于开发高利润高回报的大户型高档住房”的板子也不宜全打在开发商身上。商人的价值取向就是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其一切行为皆围绕这一点展开。问题在于,我国对住房开发规划、设计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果有关部门真正做到严格把关,开发商即便“热衷于”建设大户型高档住房,只要审批不放行他们也徒叹奈何。问题显然不全在开发商身上。
其实,不仅民众对开发商不负责任言论的不满,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可能更不满。去年,一位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开发商爆出楼市“灰色产业链”: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开发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正是通过这些言论,民众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地方的政府,也没有哪个有关部门公开对开发商的指责作出回应。如果单方面要求开发商Shutup,只会使一些问题继续被遮掩,这同时也与我国法律赋予民众的言论自由权利相冲突。
开发商群体无非包括两种人,一种是喜欢面对媒体,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些话中可能充满谎言);一种是一声不响,投机钻营,不择手段闷声发大财。如果把板子仅仅打在前者身上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后者的危害可能更大,并且不容易让人警惕。
让开发商Shutup,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目前对房地产领域反思的错位。因为这样可能封闭一些信息,使得民众对信息的渴求变得更为焦虑,一些不良信息可能更容易传播。我们常说,听其言,观其行,观其行才是根本。自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管,通过对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的打击来迫使开发商之“行”符合法律的界定,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开发商说什么还重要吗?(王学)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