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月18日电(记者曹玲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节目资料中心暨上海音像资料馆昨日宣布,"上海老艺术家作品数字化抢救工程"一期已正式完成,"无声的音乐史"终于有了自己的记录。
由于缺乏相关的音像资料,辉煌一时的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音乐史(核心是上海音乐史)几乎成为"无声的音乐史"。
为抢救艺术家正规音像资料,以数字化形式留存各类经典艺术珍品,上海自2006年4月启动非营利性工作"上海老艺术家作品数字化抢救工程",以永久性地留存珍贵的艺术档案。
截至2007年12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节目资料中心共抢救了25位音乐家的1502首作品,共计9700分钟;同时完成了7位音乐家、30位越剧人共计10200分钟"口述历史"的拍摄,资料跨度80年,《我住长江头》、《渔光曲》、《天涯歌女》、《长城谣》、《小燕子》、《玫瑰玫瑰我爱你》等著名歌曲均囊括其中。
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是该抢救工程的首位受益人,节目资料中心将他本人收藏的不同载体的个人作品,数字化抢救为30盘光碟,共计1869分钟,并详细编目,形成了多达50页的《朱践耳先生作品目录》。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女士闻讯也主动寻求对其作品的数字化抢救与保护,最终数字化形成42张CD、26张DVD。
据介绍,这些珍贵的艺术档案,也将在艺术家许可的前提下,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的视听服务,以及面向专业人士提供学术研究与参考。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