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春2008年1月18日电 (记者刘亮明)“过去这荒漠盐碱滩,真把人愁死了,庄稼长不了,还落个满天扬沙。如今沙碱窝长满摇钱树。”说起通过种桑种杏种白刺治理荒漠盐碱地、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新鲜事,白城老百姓无不感慨连声。
这是白城市发展三大生态产业带来的可喜变化。
白城市过去有荒漠化土地1500多万亩,占到总土地面积的近30%,导致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困难。虽经多年治理,但效果很小。为从根本上遏制和治理荒漠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用产业化引领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新思路,实施了桑树、山杏、白刺三大生态产业工程,带来了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打造生态产业引擎,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民有甜头,企业有赚头。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方式,在生态产业龙头的培育和引进上狠下工夫。几年来,先后建设了两大缫丝厂,并有山杏、白刺深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全市投入近1.5亿元,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农民在荒漠盐碱地治理中,通过向企业出售蚕丝、山杏、白刺果增加了收入,每亩收入800元以上。
洮北区保平乡57的农民战胜泉得意地告诉记者,他去年种桑树近百亩,养了25张蚕,收入2.5万多元。真正是“不毛之地披了绿,沙窝变成摇钱树。”看得见的效益激发了广大农民大搞生态建设的的积极性,5年间,全市种植桑树已达35万多亩,发展养蚕大户1200多户,种植白刺10万亩,山杏85万亩,创造产值近18亿元。控制风蚀沙化面积150万亩,保护改良耕地400多万亩。同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年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市委书记岳清友介绍,科学谋划,找准利益的结合点,生态产业大有可为。全市准备用5年左右种植白刺200万亩,高产桑树生态林100万亩,山杏150万亩。提高森林覆被绿11%以上,实现工农业产值1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