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月19日电 (记者章利新 陈冀)广东省惠州龙门县永汉镇马星村以前是出名的上访高发村,去年该村破无荒地成了“零上访”村。促使发生这一明显变化的是惠州市推广的“四民工作法”。
所谓“四民”指的是:民主提事,集智于民;民主决事,行权于民;民主理事,自治于民;民主监事,取信于民四个 环节。
“四民”中浓缩的民主权利被编制成小册子,分发到家家户户,其中绘有工作法的流程图:先由村集体或村民提出事项,然后征求意见并形成议案,由群众海议,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确定初步方案,再由群众海议,之后组织公决、村民或户代表80%以上通过并签字,最后由村委会组织实施、理事(理财)小组监督,并定期公布进展情况。
“有了这个本子,事情该怎么办,大家心里都清楚了。尤其有了"海议"和"公决",大家想说的有地方说了,议事的积极性也高了。”村民黄观胜一边翻着一本已经旧了的小册子,一边向记者介绍说。
惠州田牌村村委会主任何日胜告诉记者:“现在的工作程序比以前繁琐了很多,花的时间也多了,但定下来的事办起来很顺利,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也高了。”去年该村按照“四民工作法”办了两件大事:文化小广场建设和村道硬底化工程,在公决中的通过率分别为87%和88%。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广东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省85%的村已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68%的村把这些规章制度印成小册子发到农户手中,成为了一种“触摸式民主”。
不仅是在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方面,广东在农村民主监督和民主选举方面也做了多种探索和落实。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就有自己的一套民主监督制度。首先,村里大小事务都事无巨细地公布在“每月公开”“及时公开”“回音壁”等公告栏里,村民们形象地称之为“制度上墙”。
针对群众最为关心的财务问题,阳东县制定了“三笔汇签”的民主理财制度,即在各村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村级财务会审联签制度,每笔开支都要经办人签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签字,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民主理财小组长签字方可入账。
村民邓传贵说:“"三笔汇签"后每一笔账都要经过很多双眼睛,大家都很放心。”
据阳东县县委书记莫定伟介绍,监督工程在阳东县全面铺开3年来,已初见成效。2006年,全县群众信访总量不足百件,比实施前的2003年下降了66.5%,信访总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广东省民政厅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该省95%的村已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93%的村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栏。
在广东省近年来的村换届选举中,除村民选举委员会组织的候选人竞选活动外,还允许村民进行“自主竞选”,使有意参选的村民可在村的范围内自主开展竞选活动。
在投票选举中,广东省还首创了派出选举观察员制度。2005年第三届村委会选举,全省各级共派出观察员2795名,观察2100个村的选举,共发现违法违规选举126宗,其中推倒重来32宗,部分纠错94宗。
许多村民感慨地告诉记者,现在这些民主权利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