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大院线正在上演一部冯小刚导演的战争大片《集结号》。
《集结号》一出现就以一股英雄的豪气震撼了中国影坛,一扫多年以来所谓“贺岁片”的奢靡、浮华、怪诞,甚至低俗之风。很多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是擦着眼泪离开影院的,这种现象近年来已十分罕见。
那么,为什么在2007年与2008年的首尾之交时会出现《集结号》呢?为什么一位素来以调侃幽默见长的导演会醉心于一个悲壮甚至有些惨烈的战争故事呢?
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在中国现代电影史上,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可以说是“长线”产品,其数量之多更是数不胜数。众所周知,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需要。但是,如果仅仅看到这一点,我认为仍然有失偏颇。事实上,对于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在中国社会还存在着一种更为普遍与广泛的历史与心理需求。从历史角度看,那就是中国公众需要通过一种最有效、最广泛的娱教渠道对本民族百年奋斗的历史给予文化认同。认同他们的不倦探索和在浴血奋战中取得的成就。从心理角度看,那就是一个经历过百年屈辱和积贫积弱的民族,需要某种精神的抚慰和精神的激发。这包括对道德传统的维护和对英雄的崇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浅表与深层的需求,有了这种政治与社会的联动,有了这种上与下的贯通,战争题材的故事片才会栉风沐雨、涌现出诸如《上甘岭》、《董存瑞》、《英雄儿女》这样的优秀电影,组成一个壮观的“军阵”,形成一幅气势壮阔的画卷。同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军阵”,这样一个传统和基础,才有了今天的《集结号》。可以说,《集结号》是在这种传统和基础上的一次继承、一次弘扬。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集结号》视为一种继承,这不仅是对这部电影的编导和演职员的创造性劳动的漠视,而且也是对继承二字内涵的误读和曲解。实际上,《集结号》无论是在剧本内容、演员表演、摄影、音乐、舞美、烟火、效果、录音等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应该说,《集结号》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英雄主义的回归,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的一种积极回应。《集结号》对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一种跨越式的继承,一种创新型的弘扬!那么,这种跨越与创新又得益于什么呢?
笔者认为:首先得益于思想的解放和对人性人道主义的肯定。由于长期以来对所谓“战争残酷”和“人性”的批判,又由于受到“爱面子”“家丑不能外扬”等似是而非理由的影响,中国以往的军事题材故事片大都讳言战争的残酷,而且从不涉及人性的方方面面,这种脸谱化、概念化、标签化状况到了十年“文革”中更是登峰造极,其可笑程度甚至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进入新时期之后,中国的战争电影创作才又一次踏在了现实主义的土地上,英雄才真正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恨的人物。没有残酷哪有善良,没有怯懦哪有勇敢。《集结号》能把矛盾的两重性和人性的多侧面都如实地展现出来,这正是一个已逝的故事能与今天的观众达到心灵相通的关键所在。
《集结号》的成功还得益于在中国实行开放政策的大环境下,电影艺术家对国外同行成功经验的更多更大胆的借鉴与吸收。众所周知,一部电影主题的开掘与深化离不开表现形式的创新。在《集结号》里,中国观众可以明显地看到该片编导对国外同类影片在表现形式上的学习与借鉴。片中不少战争场面的拍摄角度和特技处理,包括平稳的画面在爆炸声中突然出现剧烈晃动这样的小细节,包括主人公谷子地的失聪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一年中最长的一天》的影子。而《集结号》中逼真的烟火效果,更可与韩国影片《太极旗飘扬》媲美。当然这也应该感谢韩国烟火效果同行在这部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的直接参与。
《集结号》的出现和取得成功,还有一个极为重要或者说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国电影编导的新觉醒。这话可能说得有些过重,有些不大恰当。笔者是想以此说明,在经过电影市场化的多年摸索后,包括对幽默调侃古装传奇魔幻言情等等的尝试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同仁开始懂得:中国电影票房收益的最大、最终和最巩固的市场仍然存在于国情与民情之中,存在于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道德与心理传统之中,存在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之中,存在于广大公众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所迸发的人性光辉之中,存在于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时所必须具有的英雄主义和健康心态之中。
若干年前,我曾经问过一位很“火”的导演,为什么中国拍不出《战火兄弟连》这样的影视作品?他说原因很多。我说,你能否只用一句话表达。他沉吟半晌,最后确实只用了一句话:“我们的心有点脏!”这番对话我一直记得,所以当我看过《集结号》后就尤为感动,也为中国的电影界和中国的观众感到庆幸。尽管这部电影还有一些不足(例如模仿的痕迹较重),甚至因为这些不足,冯小刚的这部力作仍然评不上奖。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能坚持思想解放,只要能让艺术接上“地气”,只要电影创作始终把“以人为本”、把人性和人道主义置于重要地位,中国电影的繁荣就指日可待。
人生充满困难,战胜困难的惟一途径就是勇敢和友谊,而这两者是战争电影的永恒主题。这就是身处和平时期的人们也爱看战争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