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广州军区某部一项新装备信息化改造成果,通过了总部专家评审组鉴定,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记者闻讯前去采访,了解到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
一项改造方案惹争议 该部某型新装备配发才半年,有人竟然要对它实施改造。
助理工程师李曦这一设想刚提出,便在官兵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曦的军龄跟装备配发到部队的时间差不多,却对新装备“横挑鼻子竖挑眼”:耗材识别程序设计保守,兼容性差,野战条件下自我防护能力有待改进。
李曦精心设计的改造方案递到革新项目评审小组。革新“老手”们对此也心里没底:该型新装备近百万元一台,平时用起来都小心翼翼,现在竟然要在它们身上“动刀子”,这风险实在太大了……
在项目评审会上,李曦谈了自己的想法:“每种装备都有使用者甚至设计者都不曾发现的潜能。我认为新装备的工作效率、使用成本和可靠性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一时间,大伙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改造方案暂时搁浅。
“风险性改造”获大奖 李曦的改造方案是异想天开吗?该部领导委派评审小组深入调查论证后发现:改造方案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科研攻关需要冒险精神,合理的冒险有助于创新。”该部技术室主任张沙沙明确表示支持。党委议训会上,该部部队长张青晖也认为,应该确立基层官兵在科研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官兵的创新积极性。
很快,该部成立了革新小组,指导和协助李曦对该新装备实施改造。他们大胆设计了一个“欺骗”程序,把装备原有识别程序的功能“屏蔽”掉,大大增加了装备对耗材的识别范围。他们还大胆更换了4个功能芯片,提高了装备野战性能。
半年以后,该革新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专家组认为:这项改造,减少了新装备近30%的耗材用量,每年节约经费30万元,提高工作效益1倍多。
“冒险”革新余音袅袅 “冒险”革新改造新装备捧回科研大奖,此事成为激发该部官兵自主创新精神的活教材,也带给该部党委许多启示:
——既要抓好常规训练,也要搭建创新舞台。要破解部队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新难题,必须借力于官兵,问计于官兵。为此,该部要求各级指挥员要善于发现、提炼官兵的智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他们营造一个创新的宽松氛围。
——既要发扬军事民主,也要规范创新程序。对官兵提出的新点子、新对策,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扶持,但也不能忽视必要的引导。该部制定了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个人的建议和设想应按程序报告,经过研究论证后方可实施,个人不应鲁莽行事。
——既要夯实基础功底,也要提高创新素养。该部在日常军事训练和科研革新工作中,注重引导官兵重点掌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