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济南军区某军械雷达修理所传来喜讯:这个所被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旅团单位”。一个编制不足百人的技术保障单位究竟靠什么获此殊荣?该所领导一语中的:“立足维修保障本职岗位下功夫!”
2005年底,军区赋予这个所一项装备维修保障任务。
谁知,报名人员寥寥无几,最后所里只好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一个维修保障队。时隔不久,所里要求各单位上报科研项目,出乎意料的是,基层单位十分踊跃,几乎人人都有上报的项目。
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差?近年来,有的部队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只要有科研成果获了奖,就能拿奖金、立功或提前调级,科研成果似乎成了一些部队尤其是技术保障分队衡量官兵成绩的主要标准。于是,该所一些官兵错误地认为:“下部队一年修好一百件装备,还不如搞出一个科研项目。”
这种现象引起了该所党委“一班人”的深思:他们担负着全区军械雷达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中心任务是装备维修保障,在执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中针对一些技术难题搞些科研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搞科研置于日常维修保障之上,则是舍本逐末偏离了方向。
“保障跟着中心走,围绕"主业"创大业!”该所决定设立“维修保障奖”,通过对技术保障骨干每天工作时限、维修保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评价,评选出当年获奖人员。履带自行火炮修理站一室主任冀强,去年一年带领全室官兵完成了往年两倍的自行火炮中修任务,全年在一线进行维修保障时间达2300多个小时,尽管他没获得一项科研成果奖,却被所里评为年度“维修保障奖”一等奖。年初,他不但领到了奖金,还荣立了三等功。
去年,该所完成了450余部主战装备的维修和检修任务。与此同时,这个修理所逐渐形成了一支能单独执行装备保障任务的中青年维修骨干队伍。如今,下部队搞维修保障又成了官兵眼中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