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叶超)“降低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听证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与会议主题不同的是,舆论关注焦点不在于降价,而在于取消手机漫游费。这种差异背后,实质是价格听证绕不开的成本问题。
对于手机漫游通话的成本,早在有关方面宣布举行降价听证会之前,就有专业人士指出手机国内漫游服务成本几乎为零。面对这种说法与运营商坚持收费的态度,消费者的目光自然聚焦到了成本问题上。只要有关方面能够把成本实实在在地核算、公布出来,收费高低就不再是问题了。
遗憾的是,这次听证会与以往大大小小的价格听证会一样,仍旧把主题定在涨价或降价上,撇开了最关键的成本问题。加之迄今为止的价格听证会,几乎都以通过主管部门制定的听证方案为结果,价格听证会正在难以避免地滑向“走过场”。
其实,成本问题是价格听证不能撇开的一个问题。马克思有关“价格与价值”的论述指出,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价值主要由成本、平均利润和社会属性构成。以手机漫游通话为例,如果没有可信的证据表明运营商为提供该服务付出了成本,漫游费就没有理由存在。
如果仅仅因为拥有垄断经营优势,就不管成本地收取费用,就更不可取。国家许可一些领域的垄断经营,是为了确保这些经营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而不是为了让经营者牟取利润。既然有人提出了手机国内漫游服务成本几乎为零的说法,有关方面就应当出面说明情况,这是消除广大消费者质疑的治本之策。
这方面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手机漫游费上,以往的公共服务价格听证中都有,比如旅游景点门票价格、机动车交强险费率及“财产损失无责赔付”等等,由于经营者、监管者始终不提供成本,即便听证过了、降价了,也依然无法获得消费者认同。
和谐消费的前提是买卖公平。买卖是否公平,核心不在于商品价格的高与低,而在于价格是否合理。只要合理,价格再高,消费者也会认可;如果不合理,哪怕只多收一分钱,消费者也不会赞成。在这个问题上,对公共服务属性的商品成本,有关方面绝对不该藏着掖着。成本不透明,信息不对称,连合理的价格也可能被消费者认为不合理,公正的听证结果也可能被公众解读为不公正,何苦来哉?
一直主张取消手机漫游费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日前表示,他主张取消的,是“建立漫游费”,而不是漫游费。因为,手机漫游费包含三个部分:本地通话费、建立漫游费、长途通话费。就此,立即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见。
多年来备受质疑的手机漫游费终于踏上破冰之旅,但将于22日听证会讨论的漫游费新方案,在很多人看来复杂异常。这让一心想搞明白的消费者更加一头雾水,也让漫游费的未来似乎更加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