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近期言论 林毅夫1月16日表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继续走强。
他表示,事实上,奥运会之前通常有众多新的投资项目集中上马,如果奥运结束之后这些投资项目完成了,而且没有新投资的话,经济确实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萧条,但“这种情形在中国不会产生”。
相反,中国还会维持8%至10%的高速增长。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用不了很久,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办公室里将迎来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人,他就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任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世界银行及世界各国的交流。
近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考虑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的发展,决定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为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这项任命还需要世行理事会认可,有媒体预测,理事会在这个月底应会通过这一任命。
首位非美国或欧洲
人士出任此职 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林毅夫将是第一位非美国或是欧洲人士出任此职。
报道指出,二次大战后成立的世界银行致力于援助贫穷国家。然而,不只是受援助的国家对于资源的分配有意见,提供捐助的主要国家之间也各有立场。去年7月才接任世界银行行长的佐利克一直希望能通过沟通,让各方能有共识。
将进一步加强
世行与中国的关系 林毅夫的同事、北京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表示,林毅夫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将有助于加强世行与中国的关系,“事实上,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也是林毅夫近些年来一直努力实践的。”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行捐助的主要国家之一。如今中国已不太需求世行的捐助,不过,世行在中国还是有一些提供贷款的环保计划。去年中国还首度认捐,提供援助贫穷国家的基金。
林毅夫表示
“还要确认” 21日,林毅夫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不愿多谈这项任命案,仅表示“还在猜测阶段”、“还要确认”。
林毅夫近年来较少接受媒体采访,但经常在公开演讲中发表专业看法。
最有希望获得
诺奖的中国经济学家 “林毅夫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制度变迁研究非常深入扎实,非常适合出任这个职位。”宋国青表示。
事实上,以温文尔雅、低调稳健著称的林毅夫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长期关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他所提倡的“新农村建设运动”等学术观点已经被官方接纳并上升到国家政策。
此外,作为国际经济学界最受瞩目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林毅夫被视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经济学家。在去年年底,林毅夫登上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成为这个被誉为“诺奖摇篮”的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综合《北京晨报》、《文汇报》等报道
林毅夫的传奇经历
投笔从戎的高材生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出生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
1975年,林毅夫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官校,留校担任学生连排长,第二年考上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78年获企管硕士后返回军中,担任陆军上尉连长。
师从大师舒尔茨 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投奔祖国大陆。不久,林毅夫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在北大,林毅夫以其既谙熟西方经济学理论,英语口语又流畅的优势,很快脱颖而出。
1980年,北大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唯一人选。这个意外的机会,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经济学最高殿堂的大门。
舒尔茨回美国后不久,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1982年,林毅夫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参与“十五”计划起草
1987年,林毅夫回到了中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
林毅夫先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3年后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1994年,林毅夫回到母校北京大学,联合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出任主任一职至今。
林毅夫曾是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十五”计划起草人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决策,尤其对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等领域的政策极具影响力。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