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过去美国人提到中国,瞬间的反应一般是“李小龙和中国功夫”。但如今,随着姚明在NBA打出一片天地,美国人脑海里的中国符号逐渐改换为“YAOMING”。尤其是休斯敦这座美国第四大城市,已经完全被涂抹上了中国色彩。在休斯敦,姚明这个词意味着中文、中国菜和中国文化。你不需要具备过于敏锐的触觉,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正心甘情愿地为一个中国人发生着自内到外的改变。
从姚明球衣挂在火箭队专卖店最显眼的位置,到当地人学习中文的热情见涨,再到出现在丰田中心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面孔,当姚明成为火箭队的绝对核心之后,休斯敦人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对姚明近乎疯狂的崇拜,紧密伴随着的,是对当地中国人的态度愈发友好。
姚明,这个中国人眼中的“小巨人”,正在逐渐取代李小龙,成为中国在美利坚的符号。
能区别上海人和东北人 点睛“看看这些美国人,他们从前对中国的了解只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菜,但现在我们有了姚明,他们也多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在中国城开有一家粤菜餐馆的张先生指了指那些进出餐厅的美国人,意味深长地说到。本世纪之初姚明加盟火箭,为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打开了一扇更大的窗口。
这是一扇怎样的窗口?休斯敦人、德州人和美国人,通过姚明究竟了解中国多少?虽然只来了休斯敦3天,但只要记者行走在休斯敦大街上,就能体验到这座城市的市民,正在成为一个个热心的中国迷。
休斯敦当地时间19日晚,马刺与火箭在丰田中心激战正酣。观众席上,本报记者也在与旁边的圣安东尼奥人唇枪舌剑争论姚明和邓肯谁更强的问题。“姚明技术的确出色,但他是上海人,不够剽悍,如果是东北人或许就和邓肯有一拼了。”这位名叫杰里的圣安东尼奥记者,一席话惊得我半天没反应。当我正想反驳杰里时,他颇有些自得地说:“告诉你,因为姚明,美国人对中国越来越了解了,你们再没什么秘密了。”
实际上,姚明对于美国人的影响,决不只在篮球记者的范围内,他的影响力甚至涉及到美国的高等学府——全美排名前10的休斯敦Baylor医学院,一位叫贝姬的女大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全休斯敦的人都认识姚明,也因为姚明开始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历史。“我是学医的,我知道白求恩大夫在中国很有名。这个加拿大人帮过你们很大的忙,是打仗的时候,对吗?”当我提醒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贝姬接下来的问题却让人哭笑不得:“那要是再打仗,我这个外科医生去中国帮忙,是不是也能变得有名?”
学习中文成为时尚 点睛前些年在欧洲学习时,记者就对老外的超高中文水平感到吃惊,但休斯敦人带给笔者的最大印象是中国概念的普及更高。从丰田中心的黑人保安,到街边打篮球的人,再到送外卖的白人小伙,最后到记者隔壁住着的墨西哥人,几乎都会一两句中文。用酒吧侍应生比利的话来说:“只要是火箭球迷,基本上都会两句中文,不然很丢人。”
休斯敦老记者贝里将姚明给他起的外号“光头老头”,当作对中国人自我介绍时的名字;丰田中心里的黑人保安会在你进门时说“你好”,离开时说“谢谢”……如今的休斯敦已成为美国学习中文的一片热土。
“COMEON,火箭,COMEON,姚明!”在体育酒吧里观看火箭同开拓者的比赛时,一个三十多岁的美国人微笑着冲记者示意。让人吃惊的是,他居然能用中文说出“火箭”。这个彪形大汉举着啤酒不断喊着“姚真棒,姚真棒!”看到火箭得分,他就得意地大叫一声,而在火箭失误时,他的叹气会让你觉得这是世界末日。“姚很优秀,他非常快地适应了NBA,他能帮助我们获得胜利,”在回答记者关于姚明是否给休斯敦带来了什么变化的问题时,他笑了笑,“姚改变了我对中国人的印象。我以前觉得中国人都很矮小瘦弱,不会打篮球,可姚很高很壮而且技术很好。他的确非常优秀……”
一位已经在休斯敦生活了8年的朋友告诉我,他现在去酒吧的最大感受就是自己成为了焦点。“不断有老美向我请教,中文的姚明和投篮怎么说。”于是每到比赛日,酒吧里就充斥着“要命(姚明)!要命!偷懒(投篮)!偷懒!”的尖叫声。现在,只要你是一副亚洲面孔,总会有美国人上来虚心请教你中国单词。
警察为记者“开后门” 点睛正如已经在休斯敦生活了十多年的孙先生所言,华人区域在姚明加盟休斯敦火箭之后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是休斯敦著名的休闲娱乐场所。当地华人时刻感觉到,因为有了姚明,这座城市里的人正带着一种近乎崇拜的心境,看待中华文化和中国人。
2002年姚明加盟火箭时,他只是一个新秀,一个等待所有美国人检验的新秀。2008年,当姚明成为火箭队领袖时,最直观的反映是那件挂在火箭专卖店里的11号球衣已经从最后一排,挂到了门口最显眼的位置上。5年多时间,随着姚明在火箭队地位的变化,中国人在休斯敦的地位也在变化。
从前的华人区一直被当地人视为贫民区,居住着不少来自非洲、墨西哥和中国的移民,美国人一般不愿意到华人区就餐。当地中国人也乐得方便,许多餐馆干脆就只制作中文灯箱,连英文都省了。然而在姚明加盟火箭之后,越来越多的老美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喜欢上了中国菜。“现在不行了,菜单都得做双语的,否则美国人来了,服务员还得挨个菜给他解释。”李太太的餐馆在2005年装上了英文灯箱,为的就是方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就餐。
在丰田中心外,记者也体验了一次美国警察为中国记者“开后门”的待遇。由于是首次到丰田中心采访,记者将车停在了路边,直到进入丰田中心的媒体房间才有工作人员提醒:“如果你开了车,我可以给你一个证件挂在车上,就不会被开罚单。”当记者拿着停车证往外走时,看到一名美国警察正在抄车牌,“先生,对不起,这里不准停车。”在得知记者刚来自中国、第一次开车到丰田中心采访姚明的比赛时,警察考虑了一会儿便收起本子,十分友好地对本报记者说:“好吧,下不为例!祝你采访顺利,也祝姚明好运。”
烟头烫舌头的时差 与中国统一的北京时间不同,美国将国内划分为整整6个时区!每个时区对应一个标准时间,每个时区的航班、火车以及各种公共事务只参照当地时间。这对美国人来说稀松平常,但对于我这个外来人来说,却是相当头疼。
由于从国内出发的第一站是在洛杉矶(太平洋时间),与国内足足有16个小时的时差。在洛杉矶呆的两天里,最常发生的事情就是半夜2、3点突然醒来,头脑特别清醒,完全没有睡意。如此一来,白天自然无精打采。朋友告诉我:“适应两天,最多不超过三天,这些现象都会好了。”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我还没来得及适应洛杉矶的太平洋时间,就跑到了休斯敦。
位于美国中部的休斯敦采用的是美国山地时间,与洛杉矶时差为两个小时。放在平常,2个小时的时差对于一般人来说不算什么,美国人从华盛敦到夏威夷得跨越5个小时。然而对于我这个根本还没适应洛杉矶时间的人来说,反应却尤为强烈。到达休斯敦的第一天就是火箭和马刺的比赛,来不及休息就跑到了赛场,晚上回到宾馆,虽然打死也睡不着,但头脑已然不清醒,竟然将手中的烟拿倒了,将火红的烟头塞到嘴里!一阵剧烈的疼痛之后,我打心眼里“痛恨”美国人将一个国家分为6个时区简直就是多此一举!(张斯瑜) (来源: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