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之前
东野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冬季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被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大块。沈阳有卫立煌亲率的30万兵力驻守,长春有郑洞国的10万兵力,锦州则是范汉杰的15万兵力防守。
冬季攻势尚未结束,战争思路走在前头的毛泽东,就给“林罗刘”电示:“要预见敌人撤出东北的可能性,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毛泽东总的意图很清楚,问题是怎么个封闭法,该采取什么方法打呢?林彪骑马似的骑坐在靠背椅上,久久凝视着军用地图,迟迟定不下决心。
林彪和尚般打坐思考时,任何人都不得干扰。在黑土地上,不经秘书便可直接见他的,不外乎罗荣桓、彭真、陈云、高岗。刘亚楼到东北后,也享受了这份难得的“殊荣”。
见林彪近两个月按兵不动,罗荣桓急了,拉着刘亚楼一起来到林彪住处:101,主席又来电了!刘亚楼简明扼要地汇报电示内容:主席的想法是要我们长驱南下,先切断北宁线,堵塞卫立煌陆上交通的退路,造成“关门打狗”的态势,将敌人封在东北予以全歼,主席的倾向显然是要先打锦州。
这段时间,在林彪耳边时时催响的是毛泽东的电报,还有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建议。林彪还是一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神态,在大地图上指画着说:锦州城防工事坚固,又有15万重兵把守,如果像夏季攻势打四平那样,久攻不下,关内敌人增援上来,我将造成被动。又说:四平撤退之所以安然无恙,是因为部队基本上是轻装,要打15万人设防的锦州,必须有大规模的重武器,和60多万人的后勤供应,这样庞大的供给需要大量汽车和油料,如果油料耗空或遭空袭,大批机械化装备将要丢给敌人,部队就难以安全撤离战场,而陷于危险境地啊!
言下之意,攻锦州是一步险棋,他不愿冒这个险。
一向办事稳重的罗荣桓见林彪还是这般不紧不慢地拨弄战争的“算盘珠子”,没有理由不急。他问:那司令员的意见如何?
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催促下,林彪终于“十月怀胎”似的“分娩”出了令他“痛苦”的决心:我反复考虑过,三个“固点”中,长春之敌最弱,又离我们后勤基地最近。如果我们抓住长春郑洞国这一大坨子敌人,卫立煌不会不管,同样可以达到军委要我们拖住敌人的目的。
刘亚楼对此设想没有积极响应,认为:军委要我们南下打锦州至山海关一线,是卡脖子的办法,打下锦州,一下就控制了北宁线,封住了东北大门;而先打长春,是揪尾巴的办法,不在要害上。
林彪踱了踱步,面无表情地说:过江南下,这样大的行动,需要仔细掂量掂量,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要考虑进去。我的决心不变,还是先打长春,搞攻城打援。最高军事主官决心已下,罗荣桓和刘亚楼知道再劝徒劳,只好作了“提交东北局讨论,然后再报中央”的建议。
1948年4月18日,东北局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等讨论了打长春的问题,决定集结9个纵队担任攻长春和打援的任务,计划在10天或半月左右结束战斗。
钟兆云
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