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剑指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
本报讯 记者杨丽娟报道 从单一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转向综合性期货交易所,市场量、质同步提升,2007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迈出了坚实脚步。来自大商所的最新数据:2007年全年期货交易量达3.71亿手,成交金额11.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23%和128.64%,均创交易所历史最高纪录,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1%和29%,交易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各期货交易所第一;上市品种增加到7个,且首次实现品种在工业品领域的突破。
近年来,作为国内重要的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大商所建成了以大豆、玉米、豆粕、豆油等东北地区优势资源品种为主的农产品期货体系,形成了相关商品的基准价格,为市场主体提供了高效的避险渠道,促进了资源市场化配置,在促进农民增收、帮助企业避险和提高经营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稳健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和作用,2006年底新班子上任后,提出了以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为目标,实现交易所由农产品交易所向综合性交易所转变,由区域性强的市场向全国性、国际化市场转变的发展方向。
围绕新的目标,大商所加快品种建设步伐,2007年7月,推出所内第一个工业品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迈出了由单一农产品交易所向综合性交易所转变的关键一步。10月又上市了纯进口品种———棕榈油期货,完善了国内油脂油料期货品种体系,开创了国内期货市场上市纯境外品种的先河。目前大商所正在加紧生猪、焦炭、稻谷等期货品种的研究和准备,其中生猪期货的推出指日可待。在品种创新推动下,交易所市场结构日趋改善,对产业和国民经济服务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
与品种创新同步,大商所积极调整思路,做深做细做厚现有品种。按照“贴近市场、贴近会员、贴近投资者”的方针,大商所不断拓展市场服务广度和深度。交易所设立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地区发展与服务总部,初步建立起市场服务网络,提高了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与产业的结合,先后在大连举办了首届国际玉米大会,在广州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在粮食、饲料、油脂油料等相关行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使大连期货市场与相关产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积极开展期货宣传教育工作,依托期货学院,培训期货分析师,并加强期货信息和宣传工作,推动了期货知识的普及,引导各类主体对市场的参与和利用。
伴随着大连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大商所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2007年,大商所上交税收近两亿元,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交易所的发展还直接提升了地方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层次,吸引了大批金融、管理及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落户东北。
国务院2007年8月批准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力发展期货贸易,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大商所将充分依托辽宁和东北地区的粮食、石油、煤炭、电力等资源优势和石化、装备制造、汽车、船舶等方面的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品、能源化工以及生猪、稻谷等东北优势期货品种,并通过推动期货与现货、市场与产业、商品与金融的融合,争取到2020年,把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成为运作规范、品种丰富、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亚洲重要的综合性期货交易所和在全球有重大影响力的期货交易中心,把对产业、东北地区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服务上升到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