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记者于绍良储国强)在近来中国各地举行的地方两会上,密集地传递出地方政府纷纷投入巨资启动重大民生工程的信息,其中一些省份的民生预算高达千亿元,将全面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
位于中国西部的陕西省日前制定了大规模的民生预算,在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118亿元,用于教育、就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8大民生工程的40个项目建设。
陕西是中国经济欠发达省份之一,全省107个县区大部分是贫困县。受经济条件、财力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全省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比较滞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水平较低。
“这些民生项目实施后,将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袁纯清说,“三秦大地将呈现上学就医不再难、养老就业有保障、贫困家庭有住房、家家用上干净水、社区服务广覆盖、油路信息通到村的景象。”
陕西的千亿元“民生预算”只是中国各地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的一个缩影。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来,地方政府对民生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纷纷立足当地实际,实施民生工程。
正在召开的地方两会显示出了这种努力:甘肃省政府承诺今年为百姓办好14件实事,包括解决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表示,今年将安排100亿元资金,实施60件民生工程。
安徽省今年的18项民生工程预计需要筹集资金160多亿元,将惠及5000多万人;广东省深圳市今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将超过200亿元;北京市仅建设廉租住房就将投入29亿元,建设收购廉租住房50万平方米。
据这些地方政府介绍,此次实施的民生项目,既有已经部署、需要持续做好的政策性项目,又有当前各地民生领域矛盾最突出、群众最关切、关乎长远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项目。
随着这些重点民生工程的实施,民生投入的资金也规模空前。云南省今年拟多投入170亿元改善民生,增长较大的财政支出将集中在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增幅在20%左右。
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刘维隆说:“按全省总人口计算,今后5年用于民生事业的投入人均为3022元,其中财政投入人均达2242元,是此前5年人均投入的2.6倍。如此巨大的民生投入,在陕西历史上是空前的。”
与过去不同,今年一些地方尝试从制度上、法制上保障民生工程的持续投入。陕西省财政厅根据省政府确定的民生8大工程,编制出了5年中期“民生预算”,它所提供的数据将会分解纳入每一个年度的政府预算,在提请省人大审议通过后具有法定性和实效性,进而开始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的监督。
长期关注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陕西省财政厅副厅长上官吉庆说:“陕西这一新举措改变了过去民生工程投入的随意性、短期性、临时性,从法制和财政体制层面解决了对民生问题持续投入的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生投入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投入。”西北大学教授、陕西省政协委员刘科伟说,“这种投入不仅关乎困难群体生活问题的解决,而且关乎一个地方长远、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