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官员谈到对外执法履职,谈到加强社会管理,谈到如何“治理”群众,头头是道,决心和办法很多;但一谈到如何纠正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公务消费、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谈到如何约束自身公务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就摇头叹气,无所作为
据1月20日《羊城晚报》报道,1月19日,广东省人大代表、省监察厅厅长林浩坤在参加广东省两会时,痛斥公务消费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表示要积极推进公务消费改革,通过改革来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他说:“政府机关要敢于革自己的命!”此话说到了点子上,对于解决当前一些地方久治难愈的公务消费歪风,具有振聋发聩的指导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公款吃喝、公车使用、公费出国的公务消费,在某些地方呈现“治理与铺排并举”的势头,不仅造成大量财政流失,更滋生腐败、犯罪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然而,当我们回顾近年来治理公务消费的历程时会发现,我们并不缺少有关遏制公款吃喝、规范公车使用和公费出国的制度规章,而是缺少一种痛下决心、痛下“杀手”的改革勇气和力量。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长期以来,一些部门手中的“镜子”只会照别人不会照自己,某些官员谈到对外执法履职,谈到加强社会管理,谈到如何“治理”群众,头头是道,决心和办法很多;但一谈到如何纠正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公务消费、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谈到如何约束自身公务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就摇头叹气,无所作为———要求公务人员“不贪占公家便宜”似乎成了无比艰难之事。
人们常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凡事只要做到了公开、透明,其中的猫腻势必大大减少。多年来,舆论不止一次地呼吁加快公务消费改革步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要求相关部门每年除国家有规定的情况外,其公务消费事项都应当向社会公开———究竟其中有无问题、是否合理合法,不妨摊开来让公众看看,让群众都来监督、评判。这样的要求不仅不过分,而且在法理之中。因为公务消费花的都是公共财政的资金,事关每个依法纳税公民的切身利益。然而,建议多年,要求多年,多数地方和部门就是不愿意公开,更不见实际行动,。
这说明,要推进公务消费改革,减少行政成本,节约财政经费,立法机关的经费审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的党纪政纪监管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政府机关自身首先要有革新的勇气,拿出“敢于革自己命”的魄力来,舍弃某些既得利益,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加大推进公务消费改革的力度。“政府机关要敢于革自己的命”,就是要在规范公务消费问题上不能只说不做,甚至讳疾忌医,对抗监督,要切实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来,拿出约束自我、让自己“不贪占公家便宜”、令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行动来。可以断言,什么时候相关部门真正“敢于革自己的命”了,与公务消费相关的腐败现象势必大为减少,公务消费改革的明媚春天也就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