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受次贷危机影响,参股中资银行的外国银行开始考虑出售持有的中资银行部分股权,来拯救其因次贷危机而重创的资产负债表。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已表示,正考虑兑现持有的中国建设银行(601939,0939.HK)部分股权。
此前,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控股已于去年减持2.8亿股建行H股和10.82亿股中国银行(601988,3988.HK)H股,共套现7.92亿美元。
减持还是增持? 美国银行2005年8月斥资30亿美元认购建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的部分股份,现值约为130亿美元,但在今年10月份之前不得出售。该行执行长刘易斯去年稍晚表示,希望从2008年开始出售持有的建行股权,并“与中方讨论怎样的持股比例会令他们满意”。
将持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银行名单排列起来就像是次按危机“受害名人录”。除了美国银行,名单中还包括花旗集团、汇丰控股、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银集团,其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银集团分别持有大量中国银行股份。自去年次按危机浮出水面之后,上述五家银行共计提逾410亿美元的损失费用。
在出现出售传闻的同时,也有报道称,汇丰控股和花旗集团,有意提高其在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
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601328,3328.HK)在上海发行A股,稀释了汇丰控股所持的19.9%股份,尽管汇控稍后重新买入使持股比例超过19%,但仍未回到原先持股水平。汇丰控股表示,一旦政策允许,他们会将持股比例提升至40%。
另外,有媒体报道,花旗集团正在与有关方面谈论,增持其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不到4%的股权。早先由花旗领导的财团以31亿美元竞购了广东发展银行的控股权。
“不会大规模抛售” 里昂证券分析师陈志铭预计,外资机构出售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仅仅是为了缓解次按危机相关损失。“我不认为他们会大规模地抛售。”他说,“我想他们会保持在中国长期投资的策略。”FoxPitt-Kelton分析师WarrenBlight说,“他们或许会套现,但我真的很怀疑他们会售出他们全部股权,并放弃他们与中方的伙伴关系,因为这对他们在中国和亚洲未来的发展太重要了,不会轻易那么做的。”
外资银行已被允许在中国设立子公司,但代价不菲,过程耗时且复杂,所以持股中资银行不光带来投资收益,也成为一种巩固和中方合作伙伴关系的途径。
另外一个外资银行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601398,1398.HK)在内的国内银行近期受全球股市跌势打压,昔日涨幅已悉数回吐。
瑞银集团中国证券交易主管NicoleYuen表示,外资机构面临两难,即出售持有的股份套现,还是继续在中国和新兴市场加大投资,来弥补其他地方损失。
她说:“现在很难分辨哪股力量会占上风,现在对次按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市场的影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