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正在南极冰盖最高点进行科学考察的程晓博士1月22日传来消息,考察队克服低温、高海拔和雪面极其松软的困难,已经在Dome-A地区成功安装上了由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极端环境无人无线智能冰雪观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地区的极端环境下(4个月极夜,最低气温-82摄氏度,年平均气温-55摄氏度)长时间工作,第一期实验系统由2个基站和4个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间隔近1千米,各节点利用两节低温电池供电,预计至少可以工作1年,各节点每15分钟采集一次冰雪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气温、雪温、雪下1米温度)、湿度、光照、气压等参数,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发送至中央基站,中央基站每天1次通过卫星通讯系统将打包后的数据传送至北京。
为防止因通讯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系统设计为双基站系统,节点所发出的数据一方面被通讯系统接收后传回国内,同时还被一台值守系统接收存储在本地,待下次考察队到此时取回。该系统的安装将为南极冰雪卫星定量遥感监测提供重要的地面验证,同时也切实体现了我国对南极地区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这是遥感所继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在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安装6个卫星角反射器后第二次在南极地区设置永久性科学设施。
又讯,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考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我国在Dome-A地区建立我国第三个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选址工作的首要是测绘冰盖最高点核心地区(30千米×30千米)的冰雪表面地形图。该任务由中科院遥感应用所和黑龙江测绘局合作完成。在考察队到达Dome-A地区后,基于Dome-A地区地表非常平坦,雪面极其松软,且海拔高、气压低、温度低,在时间紧(只有一周不到的工作时间),任务重(600平方千米的成图面积)的情况下,考察队决定采用我所提供的方案和技术,即采用基于雪地车平台的实时动态差分和快速静态GPS观测相结合的线测绘方案,加上在重点点位上利用雪地车加载激光三维扫描仪快速获取大范围地形的方法。测量工作采用了遥感所重点实验室提供的Leica1230差分GPS系统和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整个测量工作只用了5天时间,完成了核心区600平方千米的海量三维激光数据和GPS点位数据的获取工作。数据处理工作将在考察队返回国内后开展。
考察队领导对遥感所提供的相关先进科考仪器设备给予了高度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