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 Phototex/图 |
央行副行长易纲:求解通胀难题
来源: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舒眉 发自上海[2008-01-23 19:13:31]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再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领域耕耘十年之久的易纲,在2008年,将和他的同仁们一起迎接反通货膨胀的重任
30年前,他是知青队长,在北京郊外的生产队,经历了那个一切都要定量供应的计划经济时代,他在困惑中开始思考政府的职能与定位。
15年前,他是“盗火者”,在北京大学一个荒废的花园,经历了一番“洋插队”后,他和一帮熟谙经济学理论的青年学者创建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那里,他们开始探索中国的经济改革道路。后来荒废的花园变成了古朴秀雅的朗润园,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长为中外闻名的研究中国经济的重镇。他说,“我最喜欢的职业是当老师。”原因是可以普及经济学思想火种,再由学生们将这火种燎原。
今天,命运把他放在了更受人关注的位置上:12月23日,国务院发布任免令,任命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之前,易纲已经在央行行长助理的位置上停留了约4年,在整个央行体系也已工作了十年之久,一直深耕于货币政策领域。在新的位置上,面对新的宏观经济环境,他能做些什么,他将做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
求解通胀难题
1997年,易纲的人生发生了一次重要转折。这年,他离开参与创办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一介书生转入政途,出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此后,又先后出任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副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以及央行行长助理等职务。在十年时间内,参与和影响着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1998年,加入央行未久的易纲初试锋芒,预警通货紧缩的出现,并提出了对策,认为应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总需求,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优化利率结构。2003年,他集结出版了《中国货币化进程》,解释了中国货币高速增长的过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其货币政策思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学界都更多把易纲看做一名学者,而往往忽视了其作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一面。
易纲自己也更喜欢把自己定位为一名老师。在工作之余,他依然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授课。他对学生说:“我最喜欢的职业是当老师,因为这可以普及经济学,教大家知道自己的尊严在哪里,什么是老百姓的权利,什么又是国家的权利。”
南方周末记者曾有幸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课堂上,听过易纲的讲课。在谈及政府行为的时候,他回忆了一桩往事:
1976年,时年18岁的易纲在北京顺义县插队,当地每年都由政府来计划种多少亩小麦、玉米、黄豆、豌豆。农民们发现种豆类比种玉米的产量更高,于是,他们私下里调整,多种了10亩豆苗。两个星期后,豆苗长到2寸高了,但是主管的领导也发现了这一违规现象,他们亲自来开现场会,豆苗被拔了,可农时也被耽误了,全年的生产泡汤了。“这是典型的政府决定。”易纲最后评价道。
转眼数十年,如今易纲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其影响范围也早已超过了一块地该种什么庄稼,而是关系到中国的国民经济运转,并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这种影响还将传递给世界。他举起哪只手,全世界都会屏息观望。
这既是一种幸运,也可能是一种煎熬和挑战。正像当年他质疑地方领导一声令下拔了豆苗的行为一样,如今,央行一刀“砍”了信贷的行政式干预,也使包括他在内的中央银行落入了被质疑的尴尬境地。
可以预计,易纲履新的这一年,也会是央行受到争议最多、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
首先是经济界对于央行治疗通货膨胀的药方有诸多不同看法。人们认为货币发多了导致通胀,央行应该实行更为严格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利率,才能使通胀得以控制。
而对于刚刚推行的信贷配给政策,众多企业和商业银行则叫苦连天。评论界也质疑这一政策,认为央行是在人为地制造经济波动,引发通货紧缩。
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央行:十年改革梦》的评论,这篇评论认为,中国的货币调控呈现出从间接调控回到直接调控的特点,十年央行改革实际上“在原地转了一个圈”。
由于我国奉行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巨额的外汇顺差近年持续出现,对此央行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对冲由于外汇储备而增加的那部分人民币,希望抑制物价上涨。
央行动用的武器包括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特别国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窗口信贷指导,还在2007年连续六次加息,其中有三次加息采取的是非对称加息的方式,即提升存款利率的幅度高于贷款利率。结果是央行一方面耗尽了与流动性和通胀抗争的弹药,另一方面效果却并不明显。
在这个过程中,央行的对冲成本越来越高。从2005年开始,三年的成本已经是3000亿,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2008年要付出多少成本,2009年要付出多少成本?
经济学家钟伟教授为南方周末记者算了一笔账:第一,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大约冻结5万亿-6万亿的资金,以1.98%的利率计算,一年的利息就是1200亿;第二,央行票据有3万亿,大概每年综合支付约3%的利息;第三,除此之外,每年约需对冲3000亿左右的外汇顺差,假定综合对冲成本为3%,一年下来的成本大约在800亿。这样算下来,每年的对冲成本大概是3000亿。
为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现在央行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性,在中央银行法的框架内对通货膨胀实施有效控制。而这一轮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是长期的而非短期的,这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可能会持续提高。
“这是一个成本昂贵的东西,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正在缩小。”钟伟说。在目前的顺差格局下,央行维持操作的难度已经比较大,更不用说调控通货膨胀了。从这个角度说,信贷紧缩的行政化干预手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这些应该难不倒他,几年前,他就将目光跳出货币政策的范畴。在1998年治理通缩时,他开出的药方是长期和短期政策的协调使用。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从短期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面临制约,单独实施难以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从中长期来看,实现可持续的增长的关键则是促进经济结构转换。
现在看来,这个判断依然适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更好的协调,而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有赖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1月13日,易纲履新后不久,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举办的一次会议上,易纲再次强调央行将坚决反通货膨胀,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他同时强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必须按市场规律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占据主动。
质疑者和思考者
现实的考验是,如何实施这些想法。15年前,从参与创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始,或许他已经在为此做准备。
经济学家徐滇庆对南方周末记者谈到了一个深夜:“1994年1月4日,美国经济学年会在波士顿举行。我在饭店走廊上遇见林毅夫。好几年没见了,格外亲热,邀他来我的房间坐坐。当时张维迎刚从英国来,和我住在一起。他考察了北美经济学就业市场之后大发感慨。林毅夫趁热打铁,我们为什么不回到中国去创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研究中心?就在这个时候,易纲推门进来。他听到这个建议之后,立即建议说,最好把这个中心建到北京大学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高采烈、高谈阔论,直到深夜。”
对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创建者来说,这次会面就像是布雷登森林会议和格莱美音乐节的合一。他们戴着瓶底儿一样厚的眼镜,身穿化纤面料的西服,求解繁琐的方程式,既争论严肃的经济问题,也随着音乐放开歌喉。
实际上从1994年回国起,易纲的研究范围就不再局限于金融领域,他开始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在他的《中国货币化进程》一书中,他写道:“我对居民楼一年到头总有人在搞装修深恶痛绝,对市政建设规划不精细、拉链路的频频出现无可奈何,对长官意志造成的马路人行道地砖的反复更换,路旁树木不断更新感到啼笑皆非。我对水资源的担心尤甚,曾经研究过节水马桶的设计和推广,曾因试验两次小便后冲水一次而受到家人批评。”
这本书中除了对于经济问题的许多论述,还有很多对于环境问题的思索。
而在课堂上,他谈论最多的除了货币政策,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选择。他谈到了云南、贵州,对那里生态的破坏和严重的污染感到焦虑。早在1998年,他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一文中就详细解释了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他提出经济结构的调整比速度更为重要。
或许这也是他获得任命的原因之一,解决中国的复杂问题,需要世界视野,也需要基于中国本土的现实思索。
岁末年初,和易纲几乎同期上任的还有其他16位部级官员,他们分别隶属于事关宏观经济发展大局的核心财经部门,涉及国家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外管局、社保基金会、民航总局、海关总署等共十四个部、委、局。
从年龄结构上看,这是“50后”集中的一代,可谓年富力强,是名副其实的“财经少帅”。如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48岁、央行副行长易纲49岁、发改委副主任穆虹51岁。
而综观他们的工作经历、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也是十分骄人。他们大多是经济学博士,都属“学而优则仕”。国内媒体喜欢称他们是学者型官员,而海外媒体也对他们寄予厚望,认为这次国务院部委的人事变动,使一批年富力强的“财经少帅”上位,期待他们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的财经班底注入新活力。
易纲简历
●1958年出生,经济学博士。
●1978年至198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
●1980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94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其中1992年获终身教职;
●1994年回国,与林毅夫等发起组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1997年至200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2002年至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正司局级)兼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
●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2006年9月-2007年10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
●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国务院近期部分重要人事任命
●穆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王伟、郝明金 监察部副部长
●杨志明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马德伦、易纲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吕滨 海关总署副署长
●李家祥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代局长
●杨元元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正部长级)
●刘学良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陈德铭 商务部部长
●谢旭人 财政部部长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