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4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今天刊文说,在首次实施“单一选区两票制”的“立委”选举中,台联党面临着严峻的泡沫化危机。一手扶台联党的李登辉不愿坐视这个延续自己政治生命的舞台遭到毁灭,从年初开始就一直意图推动该党转型,以新姿态寻求选民的支持,但无论如何包装也难以改变其既有的“急独”色彩,而近来一系列民进党对其实施的“挤压动作”,更提前引爆台联党溃散的导火线。
文章摘录如下:
台联党面临空前生存发展危机 台联党一直是代表岛内“激进台独”势力的政党。但随着政治情势的变迁、选制的变更和李扁(李登辉与陈水扁)关系的恶化,其政党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而不得不转型。
在社会基础上,台联党的选票市场遭到民进党“深绿化”的深度侵蚀。台联党成立以来的相关民调显示,“急独”选民始终是其主要社会基础和选票市场。2006年以来,陈水扁和民进党加速“深绿化”与“民粹化”,李登辉与台联党原有的支持基础在陈水扁与民进党的抢食下严重流失。
在制度面上,台联党有限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单一选区两票制”挤压“立法委员”名额减半至113席和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对台联党更是致命力。可预见,在岛内蓝绿二元对立的情况下,选票将进一步向国民两大党集中。
在政党关系上,李扁关系恶化直接引发台联党和民进党结盟破裂。李扁双方都需要“急独保护伞”,但深绿选民毕竟有限,陈水扁成功占据“深绿”制高点,就意味着李登辉失去“本土”大旗。李扁关系恶化某种程度上使李登辉危机感日增,遂奋力推动台联党转型,加上“立委”选举协调因素,台联党公然与民进党翻脸。
台联党的转型方向是“中间偏左” 在李登辉的极力推动下,台联党开始转型,加大与民进党区隔和竞争的力度,试图突破既有的“深绿”形象,争取不满国民两大党的中间选民,以避免在“立委”选举中泡抹化。
台联竟的转型主要体现在走所谓“中间偏左”路线。这是李登辉要台联党摆脱民进党“附庸党”角色。锁定中产阶级和弱势团体票源,争取在国、民两大党之外发展第三党空间的新路线:这一路线主要特点是:淡化“统独”和蓝绿、强化阶级和民生。
李登辉的用意,一方面是要破解陈水扁、民进党乃至整“独派”所供奉的“台独神主牌”,弱化其对台联党原有支持群众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为台联党积极争取广大生活困顿的劳工及农民,以及2000年以来日益贫困化的中产阶级的支持。
台联党转型前景不容乐观 虽然李登辉和台联党竭尽全力,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联党的转型面临着巨大困境,效果不明显。
客观上,台联党没有转型空间。台湾社会已没有真正超越蓝绿的第三政党发展的空间。经历李登辉和陈水扁先后执政数年的畸形民主化发展,台湾社会主要政治分歧和矛盾已经强化为难以调和的“统独之争”,由此形成二元对立的政治社会结构和民意结构,反映在选票结构上就是对蓝绿两大阵营的各自认同。
而“立委”选制的变更将助长代表蓝绿认同的国、民两大党的实力,第三党或第三势力的空间都将被进一步压缩。这也是李登辉想帮台联党“换壳”转型,但却难以向其原有的党员和支持者交待,也得不到中间选民认同,以至于进退失据的根本原因。
主观上,台联党没有转型的能力和条件。一是台联党的“急独党”形象己经“固化”。台联党想走所谓的“中间偏左”路线,抢攻对民进党不满的选票,一方面难以获得算三势力的信任;另一方面其投机的转型也难以获得真正的中立选民的认同。
二是李登辉无力领导台联党转型。作为台联党“精神领袖”的李登辉的体力和影响力已日薄西山,不可能再度在政坛上翻云覆雨。多数党籍“立委”在选票至上的情况下,早已不为李登辉所控制。更主要的是,作为“永远的主流派”的政坛变色龙,李登辉己基本无政治公信力可言。
三是组成台联党的多数是投机分子。台联党主要庄各政党的失意政客组成,投靠的主要目的是追逐权力和个人利益,并无明确的政治理念和目标,不可能完成推动台联党转型的艰巨任务。台联党内多数公职人员对李登辉的“转型”感到焦虑和不满,引发严重的内斗。
目前看,台联党的内讧和提前溃散,显示了其转型的黯淡前景。但对于李登辉而言,台联党转型的意义有二:在选前,主要是要换取一定的政治筹码,使陈水扁和民进党真正重视李和台联党的存在;在选后,则或许由此得以拉拢败选的一方,裂解既有的蓝绿板块,筹组新的政治势力,乃至实现其所谓“本土两党制”。李登辉的“方略”能否实现尚有待观察,但台联党的未来不容乐观则几乎是可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