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刘静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省和铁道部、交通部,中央管理的煤炭、电力集团公司做好当前煤炭和电力生产供应工作,加强电力需求方管理,保障有序用电。
通知指出,产煤省(区、市)要督促煤炭企业依法搞好生产经营,规范市场行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要严格执行合同法,按照合同确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时间保证供应。各地要从积极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入手,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坚决纠正对所有煤矿一律停产、停而不整的消极做法;对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而停产的煤矿,必须恢复生产、保证供应。
通知强调,产煤省(区、市)要把保证省内外供应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前要重点做好省外电煤供应保障工作,一律不得分割市场、限制煤炭出省,不得在煤炭价格之外非法征收各种费用。各类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一律不得趁煤炭供应趋紧之际,哄抬价格和乱涨价,否则,要依法予以打击。
发展改革委还要求,各地和电力集团公司要组织和督促所属电厂,主动与煤矿、铁路、港口加强联系,提前落实煤炭资源和运输条件,加快接车、卸车周转,尽量增加电煤库存,合理安排发电和供电。
新闻分析:“电荒”大面积出现的背后
本报记者程莉莉
前所未有的电力短缺正在“侵蚀”着全国大范围地区。国家发改委说,包括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在内的13个省级电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
为了缓解物价上涨,国务院本月宣布,短期内不允许发电企业提高电价,以防止这些企业将上升的煤炭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尤权周二表示,由于电厂煤炭库存不足,而冬季对供暖的需求强烈,加上几个省份因雨雪天气造成铁路运输受阻,全国电力缺口近7000万千瓦。
出现“电荒”与煤炭“短缺”有关。据多家媒体报道,全国煤炭储备已经降到了正常水平的一半以下,到本月底电煤库存仅1400万吨左右,达到了仅能维持不过一周的警戒线。
但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煤炭价格上涨。一位政府官员称,对不安全煤矿的打击工作和全球煤炭需求推高了国内的燃煤价格。
近期,山西等地发生煤矿安全事故,有的地区对煤矿实施全面停产放假,导致煤炭产量下降。
由于在抑制电价的同时燃煤价格高涨,难以盈利的发电厂们纷纷关闭或者减产。而我国近80%的电力依靠燃煤获得。
导致“电荒”,还有另外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多方分析人士共同认为,这个原因是“价格控制”。从2006年起,我国放开了煤炭价格,允许煤价此后每年上浮10%,但与此同时,电价却被“固定”在原位,甚至进行了下调。
有消息说,许多发电企业“不正常工作”,他们希望中间商急剧囤货,以改变供求关系,使得煤炭批发价下降。
“实际上,现在煤多得很,哪里缺煤!主要是今年的这种现象非常反常!”广东省一位电力行业分析师透露,2007年CPI高涨,国家对电价将严格控制,丝毫没有涨价的预期,这导致发电企业对生产力热情急剧降低,甚至想以此来向国家“逼宫”。
“电力短缺现象预计将继续持续,直到煤电之间的价格关系机制恢复。”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说,“山西的电力价格异常低,而煤料成本不断上升,这令许多发电公司担忧自己将陷入亏损。”
本周,一些批评电力企业的声音开始出现。国家电监会做出回应,并呼吁电厂顾全大局,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全力保证电力供给。“电力企业更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自觉地将社会责任意识展现在公众面前。”
为应对大面积“电荒”,发改委周三下达了“确保电力供应充足”的紧急通知,要求“电荒”期先保民用,包括居民生活、医院、学校、金融机构、交通枢纽等;电煤运输要成为铁路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有请必装”,“有多少运多少”。
但是,明年还会不会再次出现“电荒”呢?现在还没有答案。
(本报北京1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