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从知情者口中得知奥林匹克篮球馆的内部情况,是在采访奥运会篮球项目竞赛主任都娟时,耳闻场地正中央将悬挂一个在NBA赛场常见的“漏斗屏”。有了它,无论是精彩瞬间捕捉、奇特镜头回放、直播同步、赛况信息播报、计时记分统计,观众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画面!据说,就连前国手李楠“踩点”篮球场时,也竖起大拇指。
第一次踏足奥林匹克篮球馆却是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200天当晚,篮球馆首次启用之时。从长安街一直向西延伸到五棵松,一片空旷静谧的奥运场馆群地带,身穿“金铝”衣的篮球馆透出黄光,设计者在原先单调的玻璃幕墙上加上了凸起300毫米、长3.9米的玻璃肋,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夜晚尤为明显。
这座京西部最大的奥运场馆,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4层,可容纳观众1.8万人,还有大小包厢45个。观众进入场馆并没有“爬坡上坎”的繁复,一座看上去似桥非桥的平台通向馆内,如果不经工作人员提示,很难想象脚下踩着的平台正是地下篮球训练馆的“天花板”。该馆采用“分层分流进出场馆”,竞赛层位于地下,观众的出入处相对于比赛场地标高10米。观众通道之外,还有4座室外楼电梯间也是进出场馆的通道,这是专门在奥运期间提供给贵宾、官员和运动员、教练员、记者、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使用的“专用道”。
不论从哪个口进入观众席,重达22吨,净高9.042米的“漏斗屏”即刻映入眼帘。此屏最高可升至距离地面15.922米的高度,不仅可以满足全场观众视线无死角的要求,也可以根据观众视角升降到最佳位置。除了球场中央的吊斗屏外,场馆首层内廊一周还安有环形显示屏,由110面屏幕组成,每块屏幕最长3米,最短1.8米,总长度约为270米,主要用来播放渲染现场热烈气氛的视频图像,比如焰火、水流喷洒等场景。同时还可以像吊斗屏一样显示赛况信息,循环播放即时消息。
该馆的座席和其他馆略有不同,都包上了一层红色的呢绒外套,坐着极其舒适,还有很好的吸音效果。不过,要说此馆是专门为篮球所设计的,则体现在场馆内所有房门为适应“长人”自由进出,从一般的2.3米调整到2.5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