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江国成、刘静)我国稳定物价总水平既有多种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国内外许多不利因素,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共同努力,稳步做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各项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物价问题,是我国稳定物价的重要有利条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月9日国务院召开第204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价格工作,1月14日又召开了“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稳定市场和物价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
宏观调控效果将逐步显现,为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今年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抑制需求的不合理增长。近一个时期,国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强对经济总量的调控;对部分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以及粮食出口;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加强对投资的调控。
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去年产量超过5000亿公斤。小麦、稻谷、玉米等重要农产品库存充裕,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绝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价格可以保持基本稳定。财政增收较多。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5万亿美元。这是稳定物价的重要物质基础。
去年以来,国务院综合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今年冬播面积继续扩大,生猪和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稳定食品价格。
此外,国务院修订发布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批准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部分重要商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这将有利于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不过,国内外仍存在一些不利于稳定物价的因素,其中包括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国内需求旺盛,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
近一段时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小麦、玉米、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在上涨,化肥价格持续上升。这些大宗商品我国进口量都比较大,如进口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已占到国内消费量的70%,石油占到一半左右,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另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除来自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外,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环保和资金成本增加,劳动力价格也有所上涨。个别商品供求矛盾缓解需要有个过程。受生产周期制约,生猪供给根本好转需要一段时间。油料播种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食用植物油价格更多的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去年涨价滞后影响较大。去年的价格上涨主要在下半年,对今年的滞后影响高达3.5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国内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保持市场价格稳定的难度很大。要认识到稳定价格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保持清醒头脑,也要充分看到稳定价格的有利条件,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